文:余寶珠 經歷四十天的靜思,想耶穌的苦難,為自己做點克己及補贖⋯⋯ 然後,踏入苦難基督主日,熱情地像往昔的以色列人般,歡迎耶穌進城、歡迎耶穌進入內心。 然後,步進聖周四,看耶穌的溫柔,默默為門徒洗腳,默默地祝聖自己的身體,默默地一點一點地付出。 然後,錐心的聖周五,無論基督讉責多少次,仍然會重覆犯錯:沒禮貌、埋怨、嫉妒、懶惰、自傲、缺乏愛人愛己之心…然而,更奇怪的是,耶穌卻始終如一,對我們不離不棄。
信仰.書情
《驅魔師進擊》讀後感
文:婷婷老師 《驅魔師進擊》是一本帶領讀者一步一步解惑求真以及豐富自身的智慧之書。書中從認識天主的美善作開章,透過訪談的方式與阿摩特神父探討關於善與惡、愛與仇恨的重要精華和他畢生累積的寶貴經歷,不僅讓讀者更認識天主的愛和祂的救恩工程,也提供了扼要的見解給讀者反思生命的奧妙。
【信仰.書情】《沉默之後》:沉默的迴響
文:盧泳灤 2022年11月21日 《朝日新聞》報道,由角川文化振興財團主辦、《朝日新聞》和梵蒂岡教宗文化委員會贊助的「梵蒂岡與日本:百年計劃」研究項目中,來自日本的研究團隊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道明會修道院圖書館內,發現了一宗寄自日本的珍貴捲軸。
【信仰.書情】揭開救世主之母的面紗《耶穌與瑪利亞的猶太根源》
文:Angela Chong 有一位基督教牧師朋友,有好幾次很好奇的問我為甚麼我們天主教教徒要拜瑪利亞,為甚麼要請她代禱,而不直接向天父或耶穌禱告,這時候我通常會保持緘默,因為我不懂得怎樣回應。事實上,有許多人對天主教敬禮聖母感到困惑或認為其不合乎聖經,而在聖經上又似乎找不到有關聖母無玷始胎、靈魂升天等的明確解釋。
【信仰.書情】「福」無所缺:讀《一點一滴,天國在積》後有感
文:盧泳灤 教宗方濟各在諸聖節誦念三鐘經的講話中,提及耶穌向門徒宣講真福八端(瑪5:1-12),教宗指出真福八端是「聖人們的身份證」,是「一個逆流而上的生活」。他邀請我們捫心自問,在生活中有否與人締結和平的關係?在透過與人交往,學習和工作的態度中,有否激起造成分裂的爭端,有否以成為「和平的種子」而努力?
【信仰.書情】「我是耶穌的好幫手」:認識彌撒禮儀服務員
文:Michael Ng 一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第一印象以為這是一本簡單介紹輔祭的一本漫畫書。然而,當我仔細去閱讀這書的時候,發現這是一本充滿「寶藏」的教材。從一開始「認識教理」,到第二部分「參與彌撒」,每一章節都能帶給讀者(尤其是學生)豐富的知識。特別的是,這本書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讀者理解輔祭們平常在彌撒中的工作,甚至將彌撒流程逐一介紹,當中不同輔祭需要做些甚麼都會提及,即使初初接觸輔祭的小朋友都能明白。 另一方面,這本書亦十分強調如何從心靈上為服務祭台作準備,當中特別由整本書的開始就介紹了輔祭主保-聖達西(St. Tarcisius)為保護耶穌聖體而殉道的事蹟,從而讓我反思自己在做輔祭時到底自己有沒有好像聖達西一樣熱愛耶穌聖體呢?再者,書中亦有提及瑪爾大和瑪利亞的故事(路10:38-42),透過她們的對耶穌的服務,提醒我要像瑪爾大一樣用心服務,同時亦要像瑪利亞般讓耶穌進入我的內心,這樣才是真正的服務,不會像機械人那樣「為做而做」。 最後,在這本書的最後提供了幾個十分有意義的祈禱文,在做輔祭、禮儀服務前祈求天主的恩寵,令我們的服務讓其他教友更加接近天主。 這本書絕對值得輔祭們細閱,亦特別推薦各堂區及各學校的輔祭會,用這本書作為輔助教材使用。 作者為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牧民助理
【信仰.書情】《跟隨我:重拾門徒的初心》
文:梁先潤 「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跟隨我,重拾門徒的初心。 我們作為耶穌的追隨者,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責任、勇敢的好門徒,不論遇到甚麼困難,我們也可以迎刃而解。
修女,請給我一本「上天堂的書」!
文:張麗瑩修女 最近在飯桌上聽到了一則令我感動的訊息。事件已過去幾天,但是記憶仍然清晰,於是我決定動筆把這福傳經歷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在香港服務的聖保祿孝女會,最近去了一間聖堂做新書推廣。修女被告知,上台報告需要在兩分鐘內完成。於是,修女著手用心準備,說道:
【信仰.書情】懸置桎梏般的前置
文:Joshua Un 推薦這本小書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它的內容深入淺出,是抄錄自作者聖週禮儀的講道。內容圍繞耶穌復活奧蹟和聖母的痛苦,讓讀者反省信仰的核心——死而復活的基督。其二是筆者想藉此機會,向讀者們介紹這位作者:耶穌聖嬰瑪利尤震神父(P. Marie-Eugène de l’Enfant-Jésus)。這位聖衣會的神父,文筆流暢,內容深入淺出,既有理論,也不乏經驗的潤飾。為熱愛認識「靈修」的人,他的作品,將會是一盞明燈,照亮着您與基督結合的路途。
【信仰.書情】死亡,你的名字是禮物!(1)
文:余寶珠 有一天,查理布朗和史努比坐在碼頭上,面對一片湛藍的湖水,查理布朗對他的狗說:「唉!史努比,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 史努比回答:「沒錯,但除了那天之外,我們都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