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大聖若瑟瞻禮,並延續「聖若瑟年」對大聖若瑟之敬禮,多位澳門本地教友合力製作一本名為《我的名字叫若瑟》的創作小說,並將於3月13日、18日黃昏(大聖若瑟提前大禮彌撒)及20日主日彌撒前後在大堂義賣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心遇聖言】四旬期:一個信德的旅程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上週我在做我的年度避靜,天氣很糟糕:不停的下雨,伴着刺骨的冷風。避靜前,我充滿「度假」的心情,我也計劃避靜期間要遠足、沉醉在大自然的美麗中。然而,天主給我安排了一個「室內」的計劃:聆聽祂對我說的話,並收回「心散」的自己。
【聖言之光】我的天主,我投靠你
文:梁展熙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四旬期是特別屬於天主的時間,今天的禮儀選讀特別希望我們體味到這一點,並提醒我們,我們不過是地上塵土,所以,無論我們以為自己付出得如何多,也不能為我們自己贏得救恩。救恩,是來自天主的一份禮物,一份白白的恩賜。四旬期同樣提醒我們,不要嘗試強迫天主的手以我們所想的方式來行事。相反,我們應該好像在曠野中的耶穌一樣,讓天主的計劃在我們身上開展。最後,四旬期是一個讓我們深深默想耶穌的死而復活的奧蹟,並藉以讚歎天主為我們所作的偉大工程。
百強的艱辛信仰路
文:Marco Carvalho譯:梁皓衍 身為澳門本地音樂家及插畫家的百強(Fortes Pakeong Sequeira),對於由非一般的個人經歷,到重新尋到自己在教會內的根,和宣示那對耶穌基督堅定不移的信仰,所「去到一個位置,我覺得有必要去審視自己,意識自己是個好人。」
吳哥兒童醫院:一個夢想幫助了220萬患病兒童
文:Robaird O’Cearbhaill 譯:何紹玲 就憑一個夢想,自1999年便有220萬患病兒童因此得救。 一次,有人親眼目睹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有名小孩,只因為她的父母負擔不起兩塊錢的醫藥費,她便在街頭病死了。目擊者對柬埔寨無數患病及瀕臨絕望的兒童,動了側隱之心,決定創辦一所兒童醫院,這便是吳哥兒童醫院(Angkor Hospital for Children)了。這位創辦人原來是位日本攝影師,我們更見到他的作品屢獲殊榮,大家可以從醫院的網站,便看到關於他和他們的故事。
聖方濟沙雷氏逝世四百周年慶典澳門區啟動禮
慈幼大家庭舉行聖方濟沙雷氏逝世四百周年慶典澳門區啟動禮 (本報訊)慈幼大家庭上週六(2月26日)下午舉辦聖方濟.沙雷氏逝世四百周年慶典澳門區啟動禮,當天活動分為「培育聚會」及「彌撒聖祭」兩部份。 首先舉行的培育聚會,亦分為「青年組」及「家庭成人組」兩個組別,分別於慈幼中學禮堂及小學禮堂舉行不同的活動,合共逾100人出席。
《火樹銀花》長者生命故事作品展
(本報訊)澳門聖安多尼堂頤老之家與夢劇社合作「火樹銀花」社區藝術計劃,該計劃是結合藝術與社會工作,以生命回顧的方式,融入戲劇的互動,與長者一起梳理過去與現在,創作屬於他們的生命故事冊。
烏克蘭修女在戰亂下堅持留守服務難民
(天亞社訊)在面對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戰況下,當地的修女們仍以堅定的信仰繼續她們服務的承諾。 來自烏克蘭的兩名聖巴西略修女會修女上週三至四(2月23至24日)透過電話和應用程式 Viber 於烏克蘭接受了CatholicPhilly.com網站的訪問。
【速食神學】(166) – 甚麼是道德的目的?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已經討論完教理的第一部分(信經)和第二部分(聖事和禮儀)。 在第一部分,我們已經認識了天主說及祂自己的事情,祂如何創造我們和救贖我們。我們認識了天主說及我們和世界的事。
【圖片故事】戰地彌撒
烏克蘭一名神父,在基輔一個地下防空洞,與信徒一起慶行彌撒聖祭。上主日(2月27日),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大總主教舍夫丘克(Sviatoslav Shevchuk)向該國的司鐸發送一條視像訊息,鼓勵「神長到防空洞、地牢,為信友舉行禮儀。」他在視像訊息中亦感謝各方支援烏克蘭,特別是為國捨身的前綫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