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瑞芬修女
這星期的生活很充實,每天都是在聖雅各伯聖堂參與彌撒,了解到越來越多說普通話的人來這聖堂。他們和以前從香港來的教友生活習慣很不相同。尤其是年青的一輩,他們喜歡唱歌,但和香港教友所唱的也不同。因此,他們需要有一個比較長時期來彼此認識及整合。彌撒完畢後,香港的教友多半去「一零八」麵包店食早餐,並分享一些神父的講道。
來到波士頓這學府之都,當然也應該去一去一些比較出名的學府,也就不枉此行。某天,有一位在那裡辦音樂學校的舊生,帶了我們去總統甘迺迪圖書館。他雖然管治美國時間並不長,卻是生在波士頓附近中,在那裡成長。整個的圖書館是簡單、莊嚴和充滿活力。
在這裡有一所非常出名的音樂小學,學童每天均會唱彌撒,直到他們的聲帶變音為止。雖然學童的將來好像沒有保障,但這裡的導師都是出名的名師。學童都以曾在這裡受教育而感到光榮。
參觀哈佛及另外一所大學是不可或缺的事情,在「哈佛像」前摸他的鞋子及拍一下照,是非做不可的事。當然,如果有時間的話,可漫步走走校園。其實很多學科的上課地點,都在這裡附近。當然還有圖書館、展覽廳,一天半天是走不完的。我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到學生中心,參加由學生主持的參觀團,因為他們的觀點不尋常,上常能突出學校某些不一樣的景點,因為我曾在不同年份參加了不同人所帶的參觀團。
如果是第一次來波士頓,當然要走走政府已妥善安排的歷史行徑。因為波士頓在美國獨立時,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第一次來到這裡一定要知道一點:每個城市的歷史故事。我常常被小城所吸引,而它也充滿了驚喜,走在街上的年青男女,多是醫學院的學生,因為醫院就在大街的中心,而哈佛的醫學院也是世界很出名的。
日子是飛一般的便過去了,又是時候來道別。同學非要我坐飛機回去不可,因為有輪椅服務,而且她們認為照顧方面比其他交通工具來得更好。本來Eliza會送我回家,但她家突然有事,而Heidi自告奮勇的送我一程,在漫長的車程中,知道了她的媽媽是澳門聖羅撒中文部的學生。到了家,她只坐了一會兒就到回家,因為一兩小時回家的車程是生活的常態。
Brenda除了在網上買機票,安排行程,使我能第一時間購入適當的機票外,還給了我送來一個旅行用的行李箱。看見同學對我的熱心關懷,使我感到教育的成功。是的,她們都是在職的母親,有兒有女還要抽出時間來為我操心,使我成為了她們的女兒。我唯有不停的為她們祈禱,因為生活在海外也不是容易的事,她們要和不同的國籍的人比拼,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困難是一定有的,甚至可能會是更多。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