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春生神父
明末意大利耶穌會士高一志(Alfonso Vagnone),1566年1月,出生於意大利北部都靈特羅法雷一個貴族家庭,自幼在耶穌會都靈中學接受了良好的人文主義培育。1584年10月24日,高一志進入米蘭布雷拉耶穌會院開始初學,在該學院接受了長達十三年系統的培育,主要研讀神學、哲學、聖經、靈修、修辭學、倫理學等人文主義學科。1597年晉鐸,在布雷拉學院教授文學、修辭、哲學五年,直至1603年4月9日,從里斯本出發前往中國。1604年4月底至澳門,不久,出發去肇慶和韶州,1605年2月底,抵達陪都南京。
初到中國,取名王豐肅,字一元,又字泰穩。1604年至1609年期間,高一志「深居,簡出入,寡交遊」,努力學習中國語言與儒家經典。1606年8月15日,利瑪竇致信總會長阿奎瓦:「王豐肅神父在南京已兩年了,努力學習中文與文學,很有成績,做事睿智有德,那裡的長上對他非常滿意。他入會已多年,學業與受試皆表現良好,相信他可以矢發本會四大聖願」。利瑪竇對王豐肅的才華和品德極為欣賞,並有意栽培他,使其堪當中國傳教區之大任。
1609年,鑑於中國傳教區的需要,利瑪竇任命王豐肅為南京會院負責人。王神父不負利瑪竇的厚望,致力於撰寫中文教理書,訓練教友參與傳教活動。在短短幾年時間,他將南京教會打造成為全國最有活力的團體之一。1615年,王豐肅希望在全國展開轟轟烈烈的傳教活動。結果卻給那些文化極端的保守分子提供了反教及「破邪」的口實,而沈㴶則充當「這一反對天主教的領袖」。
1616年8月31日,南京教案爆發,王豐肅被捕入獄,1618年初被遣送至澳門,從此,他結束了在華傳教的第一個時期。1617至1624年,他在澳門聖保羅公學院教授五年神學與哲學。1624年3月,獲悉南京教案發起者沈㴶歸天,他遂改名為高一志,字則聖,潛至南京附近的建昌及丹徒縣一帶傳教,因其在南京影響頗大,徐光啟建議在華耶穌會負責人陽瑪諾(Emmanuel DiazSenior, 1574-1659)派高一志到偏遠的山西綺州傳教,因為那裡正急需一位傳教士。
高一志在人生的最後十五年裡,於山西綛州一帶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他到絳州時,有25教友,在他去世時給山西留下8000多位教友。高神父在山西天主教兩大柱石段袞與韓霖的鼎力支持下,親手付洗八千餘人,建教堂和祈禱室102所,被譽為「山西開教宗徒」。在傳教之餘,他勤勉寫作、著述宏富,所譯著之中文書達二十餘部,舉凡在倫理、教育、神學、哲學、修辭學等領域均有卓越的建樹。他所著譯的《童幼教育》、《達道紀言》、《齊家西學》、《修身西學》、《十慰》,尤其《聖母行實》流傳甚廣,直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該書依然在教會內刊印流行。著名史學家巴托利認為,高一志是繼利瑪竇之後最傑出的傳教士之一。
1640年4月9日,高神父積勞成疾病逝於山西綛州——他傳教的大本營。段袞和其弟段襲奉獻五畝地,作為高神父的安葬之地。段袞為恩師高神父立碑,錒刻「泰西耶穌會士高則聖先生之墓」,幾個赫然大字。1887年,高一志神父的墓由江類思主教主持重修。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