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萬民福音部部長斐洛尼樞機上主日難得到訪澳門兩天,本報聯同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有幸與樞機進行簡短面談。此文為訪問撮要,足本訪問下瀏覽本報網頁,影視版訪問則瀏覽天主教澳門教區網頁,或到「澳門國際天主教廣播影視協會Signis Macau」YouTube 頻道收看。
樞機閣下,您擔任教廷萬民福音部部長一職,您能簡單介紹部門的工作和目標嗎?
萬民福音部(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又名為傳信部(Propaganda Fide),但與宣傳(propaganda)沒有直接關係。在拉丁文中,propaganda的意思就是將福音帶到全世界中。這就是真正的意思。
萬民福音部400年前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成立,教宗烏爾班八世(Pope Urban VIII)在任期間將部門優化。所以,此部門由不同的教宗成立,因為他們明暸當時的世界,有不少強國在各處收取殖民地,有時他們也利用宗教作他們政治目的,因此[當時的]教區表示「不」——不能將宗教信仰、商業和政治混在一起,因為福傳是教會首要的工作。
教會被創立,只是為了傳福音,所以耶穌說「去」,並在教會開始時集合了一群宗徒,去作傳福音的使命。所以教宗說,傳福音就是我們(教會)的首要責任,因此,我們希望將此責掌握在我們手中,而非置在其他權力的手中。所以,這是我們所作的,就是傳福音,將福音帶給全人類。在發現美國新大陸時,我們的部門首先到達那裡;又[把福音]帶到亞洲、非洲、大洋洲,而這全都是我們的責任。今天,我們部門也照顧着這三大洲,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區。
那你認為現時最大的挑戰,福傳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現時的主要目標,就是在各大洲專心地打理每個教區,特別幫助這些較年輕的教會成長,為負責福傳的人士提供培育,例如在非洲部落群體,他們需要透過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來理解福音,這包括他們的文化、能力、理解、敏感度,而非只是單單傳遞某種訊息,叫他們相信便足夠,而是把道成肉身的福音,活生生地帶到人群中間。細緻度是十分重要,我們不希望強加任何東西,如教宗方濟各多次說過,不希望強加任何東西,而是只想提出我們的信仰。
回到澳門和香港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她們均對中國內地的福傳作出貢獻,在您眼中,這兩地教區福傳的角色又是甚麼呢?
在中國內地改革開放(1978年)時,我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職務]的一份子。他說這些教會,如台灣、香港、澳門,必須成為雙方的聯繫,所以我們稱這些地方教區為信仰及福音的橋樑,以協助那裡的天主教團體。
因此,香港及澳門多年來都十分重要,就如一道門……但我們還必須說,這工作需要我們以各種適當的方式完成。我們還須說,中國內地的教區已存在,從來沒有消失,而且在[信仰]生活、在組織中、在重建破損的地方,以致重建教會團體中,變得更強大,所以,我們要說中國本身已有教會,亦是香港和澳門的橋樑。一道橋需要至少兩條支柱,一條是不足夠的,而且兩條支柱;所以,這個橋樑與聯繫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這個關係,這裡有一個有關台灣的問題,因為聖座與中國簽署了一項臨時協議,有些人想知道您到訪台灣會否影響到這份協議。
這份到訪台灣的邀請不是我的。台灣的教會邀請的是教宗,所以聖父說:我會派一位特使,而我就是那位獲教宗派遣的特使,去主持聖體大會。所以今次出訪之目的,是宗教目的,不是出於政治或任何其他原因。我很高興聖父給了我這個機會,不僅是代表他,也同時鼓勵地方教會要繼續前進。
說回澳門,你有沒有特別的訊息給這裡的教友?你早前向澳門教區的神職人員傳遞了一些訊息,那平信徒呢?
我想沒有特別的問題,因為澳門和香港教區沒有特別大[的問題]。但澳門教區及香港教區必須與整個大公教會合一,並運用天主教會內的能力,給澳門和香港的人民,帶來彼此的信仰與共融。勿讓他們感到被分離,他們是一部分,是大公教會組成的必要部份。所以,她沒有太大特別之處,但她是整個教會內共同擁有的東西。
當我在非洲時,我不會說「你們特別不同。你們與所有人一樣特別。你們的信德能為普世教會奉獻,這令你特別。」香港和澳門為普世教會奉獻,而顯得特別。再具體一點,不只是特別,因為[他們](澳港教友)的敏感度、能力、意向,能感受到別人(內地教友)不能有的[信德],這就是特別的奉獻。
現時不少人都在談論,因為楊鳴章主教的離世,他們在談論誰會成為香港下一任的主教。
這個問題我們留給[天主的]照顧,我們需要研究、要觀察,但現時暫未有任何決定。
有關早前在羅馬舉行「保護兒童」的會議,您認為有足夠的具體措施嗎?因為教宗方濟各指,我們要提出一些具體的東西,而不能只是理論。
會議提出了許多實際的期望,但你知道,當需要採取行動,特別是有關人的行動,更要是那些被指控的人,公義十分重要。你不能只說,「因為有人說你這樣做了」然後忘掉。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作了錯誤的指控。因此,公義是必要的。若沒有公義,對任何有關宗教、法律或其他的問題,若沒有公義,真的,社會就會崩潰。
因此,在這個細緻的問題上,會議給所有人,特別是主教、司鐸、修道者等,有關必須捍衛未成年人的一份良知與意識。也許在過去,就如教宗方濟各於會議最後的講話中,今天世界上受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未成年人、兒童、胎兒、病人,還有:「沒有希望,所以我們消除他們。」絕不能這樣說。對我們來說,未成年人、被排外的人,都十分重要,他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要走進去,不只是在教會,而是在這個世界、社會內。因此,在政治社會和團體[的層面],教宗說「此良知與意識需要在法例中,列明出來,成為嚴格的元素。」這會慢慢地實踐出來,我們正在努力。
您在主日講道中提到,每名教友在領洗後都擔當着傳教士的角色。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傳教士,我們首先要如何裝備自己呢?
你要有一個很強烈成為傳教士的感覺。有時你不認識鄰居是誰,與他們的關係。我與其他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工作,我對他們有甚麼了解?兒童、長者、工人、父親、母親,每個人都有魅力,我們如何能對他們做得更多,能向他們傳福音。何謂傳福音?聖保祿給我們一條理解「傳福音」的鑰匙,他說:「把你的希望帶給他們。」為何你是一名基督徒?為何我相信?不是給他們教理,而是給他們自己的經驗、信仰;有關耶穌、有關福音、有關我的生命。當我們把這一切說出來,所有人都會理解更多。我是一名教友是因為這些[經驗],而不只是理論或想法,或其他的事,而是與他們分享內在擁有的。這會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並可能觸動他們有同樣的問題,並會開始問自己「我們同樣有這些考驗與挑戰,為何我沒有相同的體驗、沒有體驗到希望?」這是走進人們心靈的方法,並能在身邊的人開展傳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