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教會議亞洲階段大會落幕
沒有皈依和謙卑,便無法同道偕行
(梵蒂岡新聞網訊)上主日(2月26日),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六屆常規會議的總發言人霍勒利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在曼谷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大洲階段亞洲大會的閉幕式上,分享了有關共議精神的見證,又稱在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必須為人類共同家園的經驗構築堅實的基礎。
霍勒利希樞機主教在閉幕式上總結了三個要點,首先便是第一天會議提出的交響樂概念。他說,「交響樂意味着許多不同的樂器,用不同的聲音,共同奏出美妙的音樂」;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一定的紀律,否則無法成功」。樞機繼續說,世界主教會議的「皈依」指的是我們必須以基督為標準音來給我們這些樂器調音。這意味着「收斂我們的自我」,因為「沒有謙卑就無法同道偕行」。
聖洗的價值
霍勒利希樞機繼續說,這種謙卑帶來了「一起工作」的可能性,而且同道偕行之旅若是由「受洗者」,也就是由所有基督宗派一同完成,那將更加美好。在這方面,樞機指出同道偕行的另一個優勢:「我覺得在洗禮的基礎上,會迎來大公主義的新春天。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在聖體聖事的議題上陷得很深。然後我們又被卡住了。在《信經》中我們說的是聖洗,而不是聖體;藉著聖洗聖事,我們重新發現了一個對基督徒來說非常重要的『身份時刻』」。
成為同一個家庭的弟兄
這位樞機在第三點中,從同道偕行的角度對聖經的創世章節作了解釋。他指出,「男人和女人的創造」有時以「非常個人化的方式來解釋:人被創造,我被創造」。當我們從「男人和女人走入婚姻、組建家庭」的意義來解讀創世章節,就顯得「非常美麗、非常真實」。
然而,同樣的章節也可以被賦予「一種同道偕行的解釋」,即「人類被創造了,我們作為教會是人類的一部分,蒙召為人類服務」。因此,「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領受基督的派遣去宣揚福音、服務世界。不僅如此,因為如果我們不為世界服務,就不會有人相信我們所宣講的福音」。
霍勒利希樞機主教最後總結說,教宗方濟各的《願祢受讚頌》和《眾位弟兄》通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甚麼是「為受造界服務、為地球母親服務」,以及「與其他宗教信徒一起」完成這項任務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