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本主日的福音講述富翁與拉匝祿的故事(路16:19-31),這是一個戲劇性逆轉的故事。富翁生前天天奢華宴樂,以昂貴的衣服和豐盛的宴會來炫燿自己的財富。然而,拉匝祿卻過着乞丐的生活,躺臥在富翁的大門前,無人注意他。拉匝祿死後被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而富翁死後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永遠受盡折磨的地方。
聖奧斯定曾深入地評論過這個比喻,他說拉匝祿的賞報不僅是因為他的貧窮,正如富翁不僅是因為他的財富而遭到懲罰,而是道德的態度與選擇決定了他們最後的處境:拉匝祿的謙卑,富翁的驕傲和缺乏愛德(聖奧斯定講道113A)。然而,無可否認的是,這比喻清楚地表明,這兩個人死後的命運與他們生前所經驗財富與貧窮息息相關。
這問題在今天的世界十分重要。幾乎全部有名的經濟學家都同意,新冠疫情及烏克蘭戰事急速加劇了經濟不平衡。自這世界陷入公共衞生危機開始,全球十大富豪的財富資產增加了一倍,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收入卻因此下降。三年來,已將超過1.6億人推往貧窮線上。貧富之間的差距正以驚人的速度急速擴大。
有趣的是,我發現在比喻中的兩位主角之間,也有一個「深淵」般的差距。亞巴朗對富翁說:「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着一個巨大的深淵,就算有人願意,從這邊去到你們那邊,也不可能,從那邊來到我們這邊,也不可能。」(26節)
我有一種感覺,天主自己並沒有製造富翁與拉匝祿死後的深淵。這個深淵、這個鴻溝,可能是富翁透過他雙手親自挖掘。一個接一個的選擇加深了這深淵:他對憐憫的缺乏,不敏銳的炫燿,以及一生中不公地運用自己的財富與地位。結果,這個人慢慢變成平時也習慣忽視他人,有意或無意地利用其他的人來擴大自己的財富,令他對拉匝祿及其他窮人的可憐狀況視而不見、漠不關心,他們的存在猶如與他毫無關係,沒有喚醒起作更大的責任。
沒有人生來便麻木不仁、殘酷無情。透過每一個微小的選擇,我們便能變成如此。我曾在某處閱讀到,希特拉對特定類別的人的仇恨,可能從他年少時開始:作為一名年輕畫家,他未能通過維也納美術學院的入學試,他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他人,自始這種仇恨在他靈魂深處蒂固地紥根,最終形成納粹主義中,消滅反對派思想的基礎。我們個人生活和社會中許多的災難,都是從每一小步踏上偏差,最終慢慢偏向歧途:欺凌可以升等為戰爭、謊言能慢慢催毀婚姻、腐敗能拖垮整個經濟,對受苦者缺乏關懷會使我們的靈魂陷入自私與孤獨的地獄。
在富翁與亞巴朗的對話中,可以即使他在死後,也沒有自覺和悔改的意識,仍然視他人為滿足自己需要的對象:「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非常痛苦。」他根本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比喻強調了教會一直的教導:「死亡是人生旅程的終結,人生是自由抉擇的時期:接受或拒絕天主在基督內顯示的慈恩。」(《天主教教理》1021)這是一個提醒,重溫我們要在一生中對天主和其他人更加開放,堅持正義、慷慨、團結(這些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因為正如聖十字若望的名言:「在生命的終結時,我們將按我們所付出的愛而受到審判。」
按照教會的傳統,在拉匝祿身上也能預視基督的死亡,祂在耶路撒冷城外死去,且滿身傷痕、無人認出祂。直到祂的聖死後,祂下降到陰府,即永死的地方,向死者傳福音,使他們在聖神內活着。
為那些願意傾聽基督、對基督聲音開放的人來說,這個深淵確實能被祂的救贖之愛所填滿。但若我們好像比喻中的富翁,只著重於自身的利益與快樂而犧牲無視他人,我們將無法走出自己親手建造的地獄、無法越過我們內心「自私」的深淵。所以,現在當我們仍可以時,作出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