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訊息發佈Facebook專頁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丙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過去數天裡,新聞中報道着四名神父、一名修女被殺害的可怕消息:墨西哥兩名耶穌會會士及尼日利亞兩名教區神父,他們均在充斥着暴力的地區中服務當地人民。而那名修女則在海地遇害,並在該國首都最貧窮之一的地區服務街童超過20載。
他們所付出的,都彰顯着基督徒生活及無條件的愛;看着這些英勇事跡,我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我甚至不敢想像有天我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身處同樣的遭遇。然而,「殉道」最終是一個特別的恩寵,是上主為祂所揀選的人特別保留的恩典,而我不期望自己是那少數被揀選的人,可見我微小的信德。我相信你們許多人也有此同感。
要用此方式思考,「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的誡命,也就是本主日福音所提醒我們的(路10:27),就好像只有那些能作出非凡選擇的人才會做到。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就是耶穌解釋如何「獲得永生」的核心道理,卻表明該在每天的平凡日常生活中,透過作出普通的工作與選擇時,才能滿全作為人、作為基督信徒的召叫。三位旅者(司祭、肋末人和撒瑪黎雅人)那天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旅程,可比作我們每天上班、上學和上聖堂的道路。我們每天出發時,各人都有自己的計劃、擔憂、憂慮……但預料之外的事情總會發生:那天,在前往耶利哥的路上,一個人遭遇了強盜。那些「意外」準確地顯示了我們內心對「價值」的衡量。
為司祭和肋末人來說,停下來會打亂他們的計劃和日程;觸摸流着血的人,甚至會使他們在儀式上變成不潔,對於那些有宗教義務的人來說,這「不潔」一定是個尷尬的感受。我非常了解他們,因為當我對某些事情感到匆忙和焦慮時,我也傾向避免耗時的、不必要的麻煩。
然而,在我們的神修生活中,這種「干擾」可以被視為天主的邀請,去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並重新審視我們生活中各事項的優次,好能更好地善用我們的資源,最重要的是,好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充實。那位撒瑪黎雅人選擇「中斷」或「干擾」自己的旅程,留意着路上那被打至半死的傷者,並視此為天主對自己的召喚;耶穌表明這個選擇是真正神修生活的標準,比起那些名義上隸屬某種宗教更為優越(撒瑪黎雅人的宗教與以色列人的有所不同)。那位撒瑪黎雅人不僅為這個不幸的人提供了緊急援助(為他包紥傷口、送他到一間客店),更向客店店主要確保他要完全地康復:「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額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還給你。」(路10:35)這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就是基督自己的肖象,也就是為救贖我們而白白地獻出自己一生的那位。
在最新一波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經歷了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的安排,為居民有效地調動所有可用資源。看到許多工作人員,不論是甚麼級別,都無私地為控制疫情而付出人性化的努力,他們都「加倍」的付出,去善待每一個人,這場面讓我為之感動。我也很高興看到許多人,在炎熱的天氣下做義工,不是因為他們的工作,而是因為他們的慷慨,願意為他人付出。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給我們一課:「慈善」不應完全委託給某些機構、某些組織,或某些職位的人,而是包括個人和自願的許諾,而且往往只能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去「額外」付出多一點。
教宗本篤十六世對此很好地解釋:「愛和愛德常是必要的,就是最正義的社會中也是一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秩序可以使愛的服務成為次要的,儘管這個秩序十分正義。如果試圖不去重視愛,也就不會將人作為人來重視。常會有痛苦需要安慰和幫助,常會有孤獨,常會有物質需要的情形,其中表達對近人具體的愛是必要的。」(《天主是愛》28)
耶穌在結束這個比喻的同時,也作出一個邀請:「你去,也照樣做吧!」(路10:37)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一定會有機會仿效當代「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就好像檢疫的前線員工、義工、清潔工人,他們都是以低調、無償的方式,願意改變日常生活與工作,並為我們作出「額外的努力」,以便這個社會能找到治癒,並找到通往那未知將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