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在接下來的五個主日,禮儀會透過讀經為我們呈現出生命之糧的奧蹟。就像任何一位優秀的老師一樣,耶穌逐點逐點的揭示出這奧秘的意義。今天的讀經邀請我們默想天主德能的奧秘與偉大;這德能滿足了人們的最基本需要:生存。這份恩賜並不只是尤關個人的生存,但特別是尤關整個團體、整個社群的存亡。還有一點,既然我們得到了生命,天主也藉着讀經告訴我們應如何好好活出這生命。
讀經一和福音選讀都在提醒我們,儘管我們的確有責任好好照顧自己及他人,但事實上為我們預備一切的卻是天主。我們在其中生活的這個世界,產出食糧餵養我們,產出物質讓我們有瓦遮頭,產出一切讓我們成長和發展的資源;而這一切都是來自天主雙手。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危難的時候才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依靠天主,不過,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如此的依着祂。天主並不僅僅是在我們絕望無助時才出手的,祂一直為我們的生活而預備一切,從不間斷。
這兩篇讀經都強調出天主的安排的另一項特質。除了恆久不變之外,天主的安排還大方得很。天主給予我們的,遠遠超出我們所需要的。大地的出產就反映出這份慷慨。大地出產豐碩,不僅讓我們果腹,更讓我們的精神層面得到飽飫。天空的各種景色是如此壯麗;植物盛開時是如何香氣撲鼻。太陽使我們溫暖,微風為我們帶來清涼。這一切都是讓我們能夠享受天主的創造之美。天主賜予我們生存所需的一切。祂在不同季節賜給我們相應的食物,甚至滿足大地上一切生物的所有需求。
當我們活在一個重視個人,甚至推崇個人主義的社會之中的時候,我們有時會低估了人生的群體向度。當然,天主熱切地關顧着我們每個人;然而,天主所關心的也是祂的整個子民。在這兩篇讀經中,麵餅是在整個團體中間傳開去的。事實上,狹隘地理解個人主義會使我們忽視了我們首先是社群中的成員之一。假若只有我們自己而沒有任何其他人的存在,我們連白天的光都看不見,我們斷不能挨得過任何考驗,我們也沒可能成長。無論我們有多獨特,我們其實都不過是整個團體的本質的獨特呈現之一。畢竟,天主所創造的,是整個人類;祂所塑造的,是整個天主子民;耶穌為之而捨生的,是整個世界。可以說,藉着天主的恩寵,我們是屬於整個信友團體的一分子。
若果我們的歸屬感僅僅是停留在認知的層次,是遠遠不足夠的。只是停留於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也是不足夠的。作為天主子民的成員,我們蒙天主召叫,去以高尚的方式,而不是以自私的方式,來生活。我們要以謙卑、良善,和有耐性的心態與他人一同生活。我們要藉着愛彼此忍耐。我們與他人成為一個團體,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都是人類,更是因為我們都已藉洗禮而獲得新生。我們是藉着耶穌的聖神而生活的;我們都透過天主的愛的連結而成為一體。我們從天主手中所領受的麵餅,並不僅僅是由麥所製作而成的食物。那是圓滿生命的食糧;這食糧滋養着我們生命的所有面向;這食糧使我們在基督內生活。
這信念,正正就是天主教會社會訓導的神學理論基礎:「愛牽涉大量事功,教會切願以她的社會訓導作出貢獻,而社會訓導是向所有人發布的,而且關係到每一個人。眾多兄弟姊妹正等待救援,受壓迫者等待公義,失業者等待工作機會,人們期待獲得尊重。『怎可能今天仍有人因飢餓致死?成為文盲?缺乏最基本的醫療照顧?甚至屋不蔽頂?』」(梵蒂岡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社會訓導彙編》〔2004年〕,第5號)。為使天主的國臨現,「基督的話將為所有人迴響:『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同上,第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