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若瑟修院今晚直播青年朝拜聖體祈禱會

考慮到肺炎疫情影響下,聖若瑟修院將原定每月首星期五晚上7時半的「Ut Videam青年朝拜聖體祈禱會」取消,又因教友未能前往聖堂朝拜聖體,特別於今晚(14日)晚上9時至10時於Facebook網上直播朝拜聖體,並期望能鼓勵教友下月首星期五能親身參與朝拜聖體。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專訪節目《我信》:聖人教導我們認識天主

(梵蒂岡新聞網訊)意大利TV2000電視台推出有關《信經》的新節目,內容是教宗方濟各的專訪。本次節目旨在回溯《信經》的根基,探索基督信仰的本質。教宗在專訪中表示,「有時候,某些理論會向我們呈現抽象的天主、意識型態的天主、完美的概念,試圖讓你覺得天主的存在有如數學一般」。相反地,聖人「懂得什麼是信任天主」,他們深知天主是父親,而非揮舞魔杖的神明。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新聞快訊

教宗2020年2月祈禱意向:為聆聽移民的呼聲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發布二月份的祈禱意向,呼籲全球信友在這個月裡,特別要聆聽移民的呼聲而祈禱。 教宗在視頻訊息中,指出「移民往往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而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那些不擇手段致富的人們的腐敗。他們從骯髒、取巧的買賣賺取血跡斑斑的錢。我沒有誇大其辭 :那錢沾滿鮮血。」他續指,祈願深受人口販運罪行之害的移民弟兄姊妹的呼聲,能得到聆聽和重視。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67) 耶穌的死屬不幸的意外?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當我們想起耶穌的受苦受難和死亡時,我們或會覺得這是祂在世生命的一場不幸結局,是可以避免的。但聖經卻告訴我們不然。 耶穌的受苦受難和死亡不是偶然的;十字架不是不幸的結果。但是早已計劃好的,不是由人計劃,而是由全知、全愛、全能的天主。所有是,「按經上所記載」。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六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5:17-37 初期的基督徒都是猶太人,因此今天的瑪竇福音要強調的是猶太律法和耶穌誡命之間的關係。瑪竇一開始就向讀者們解釋,耶穌來的目的不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而是為了要成全。耶穌具體幾了幾個例子,幫助我們更了解祂來的目的。身為祂的門徒,光是遵守誡命是不夠的。耶穌希望我們能讓更多人成為祂的門徒。

uncategorise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超越律法條文 活出箇中精神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很多時候,人都習慣把自己的錯失諉過於天主。今天讀經一所選取的章節,正要回答這問題。在禮儀所選讀部分(德15:16-21)的前數節,作者記述道:「你不要說:『是上主使我沒有智慧』。因為,上主不作自己憎惡的事。你也不要說:『祂迷惑了我』。因為,祂用不着罪人」(德15:11-12)。這種自己做錯事也要天主認帳的想法,來由有二:其一)有些人真的總不願意承認過錯;其二)有些人以為,既然天主是歷史的主宰,即所有會發生的事都得祂同意,言則祂就要為每個人所做的事,尤其是錯事,負責。這裏更深層的問題,就是人無法為天災人禍所帶來的痛苦找出真兇,結果就認為全知全能的天主要為這些災劫負全責;而與此同時,就不再相信天主是全善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52)寂靜主義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十七世紀是一個靜修的世紀,不論是宗教上的,或是奧秘上的;但同時是宗教和教義不穩的年代,或亦可以說是寂靜主義(Quietismus)的年代:雖然從字源學來看這個詞語、運動或傾向,看似是寧靜的,但是帶來了不安、討論及緊張。寂靜主義是一種神秘的運動,是在十七世紀的時候,發生於南歐,特別是西班牙,而在法國及意大利也有的,是隨着脫利騰大公會議的公教改革而起的。它源自一位西籍的奧秘派神父莫里諾斯(Miguel de Molinos, 1628-1696),但請勿與另一位名叫摩里納的耶穌會神父(Luis de Molina, 1535-1600)混淆,因後者是摩里納學派(Molinismus)的創始人。至於莫里納斯則是《神修指引(Il Guida espirituale)》的作者,這本書於1675年出版後,在教會內引起了很大的迴響,而有關之理論則被稱為「莫里納斯學派(Molinosismus)」。綜合來說,莫里納斯策劃出了一條神修之路,經過了這一過程,靜化人的靈魂,把它帶往完美的默禱和內心的安寧。但是怎樣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