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浩東神父
譯:姚子汶
本月2日,在澳門教區司鐸的每月月省中,柴浩東神父負責本月月省的講道。他在講道中,提及司鐸身份與職責,以及獨身聖召的恩賜,提醒各人要按自己的聖召準備自己,善度聖誕。
聖誕節快到了!我們每個月都會舉行一次月靜,透過這次月省,我們開始準備自己,以深入及喜悅的方式去渡過這佳節。這個分享將分為三個部分:一、道成肉身的奧秘;二、瑪利亞的「是」;及三、如何以司鐸身份活出聖誕佳節。
數天前,我到慈幼學校為學生作分享,其中一位學生問我:「神父,基督宗教及其他宗教的分別是甚麼?」
可能他預計並期望我會為我們的信仰,提供一個詳細的解釋;然而,我說:「為我們天主教徒,我們深信天主成為一個人,祂成為與我們一樣,而祂與我們十分接近。」我又以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教導作結:「這位天主向我們展示祂自己;祂從永恆中探進時空,並將自己與我們建立關係。」
每星期主日彌撒裡宣認的《信經》中,向我們展示了遙遠的天主,如何成為我們的天主、成為厄瑪奴爾(天主與我們同在)。因此,我們的信仰並不是資訊的一個集合,而是天主與整個世界的相遇。作為司鐸,我們被委托以一股熱忱,去默想並宣講這個奧秘。若歷史上最偉大及最美麗的喜訊,不能讓我們充滿喜樂與熱忱,那我們又怎能觸動我們的信友呢?作天主的施行人,我們的傳教需要自然流靈與這奧秘相遇的經驗。
「道成肉身」的奧秘成為可能,是因為創造者(天主)與祂的受造物相互的「是」。通常天主都是主動的那位,但祂渴望並等待祂受造物的回應。如聖奧斯定所說:「祂創造你時,並沒有得到你的援助;但祂救贖你時,不希望沒有你的回應與援助。」
全能的天主,一直等待着祂受造物的接受。整個歷史都在等待瑪利亞的「是」(Fiat)。教宗本篤十六世說:「若沒有瑪利亞,天主踏進歷史的整個過程便會失敗、便會無法實現《信經》中的中心——天主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而不是本質及只為自己的天主。」雖然新教徒不相信有關童貞瑪利亞的信理,但我們不能將救贖的歷史及她基本的參與分開。
道成肉身的奧秘,必須對我們的生活且在我們生活當中,產生一定的影響;我想提及我們作為司鐸的身份,祈禱及以希望的身份生活。不幸地,全球各地都有司鐸兄弟花許多時間,來改變天主教會的教義,而非活出我們的(司鐸)聖召與身份。討論得最普遍的主題,便是「獨身」。簡而言之,正如教會訓導權多個世紀以來確認:獨身並不是一個懲罰;而是一個完全交付的表達。我們不能完完全全地屬於基督,同時擁有一個家庭。貞潔是我們愛的表現,一份能讓我們完全為天主及人類所用的愛。耶穌全然地奉獻自己,而作為司鐸——另一個基督(alter Christus)——我們也被召叫這樣做。
有人可能會問我:「那麼,哪些沒有聖體聖事的偏遠地區呢?」我會回答:「聖體聖事並不是理想當然的;這是一份禮物。我們需要在聖召工作上努力。」
讓我們為此(聖召)而祈禱、具創意、努力。歷史證明,在一些國家如韓國和日期等地,已看到祈禱的成果。我們可以從平信徒身上看到,他們如何欣賞和敬佩我們的獨身生活。總括而言,他們會接受一名不勤奮、講道不佳,甚至過着舒適生活的神父,但他們絕不會容忍有女友的神父……
作為天主的施行人,我們不能按照這世界的邏輯去生活。正如薩拉樞機在他的書《來自我們心中深處》中所言:「一名因熱愛信仰及傳教的司鐸,很快意識到自己身處的世界,可以說是本末倒置。」
但是,只有當我們成為一個充滿禱告的人,才能意識到;若沒有禱告,是不可能意識到的。當我們祈禱,我們成為身邊人希望的標記。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希望與祈禱是密不可分的:「祈禱是希望的第一道力量。當我們祈禱,我們的希望便會增加。」
祈願我們所有司鐸,都能準備好自己,並幫助我們的信友準備自己,去善度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