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
「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瑪25:45)。誰是「最小中的一個」?我又可為最小中的一個做些甚麼?在這段追思已亡者的日子裡,腦海中浮現了一幅鬱金香的圖像,每朵鬱金香舉心向上,代表着一聲聲為亡者及為他人奉獻的祈禱。
曾在退省中聽到一個真人真事的代禱故事。有一位醫生外出時被閃電擊中,身體全被燒焦。她瀕死時感覺到自己走向一個無底深淵,看到煉獄之火,她感到非常空虛和傷痛,便哭了起來:「主耶穌基督,憐憫我!上主,原諒我,給我第二次機會吧!」主真的來了,把她拉出火坑,領到一個平坦的地方,以祂所有的愛來告訴她:「你能回去,不是因為你家人的祈禱,他們為你祈禱是正常的。而是因為一個住在山脚下的農民進城買甘蔗,回到家拆開包着甘蔗的舊報紙,看到你被燒傷的圖片。他跪在地上,開始以深切的愛哭起來,祈禱說:「天父,憐憫我的姊妹。上主啊,救救她,救救我的小姊妹,我答應你我會去布嘎聖地朝聖,請祢救救她。」這位醫生因着一個不認識她的人的代禱重獲生命,由那天起,她持續為天主的慈悲作公開見證。
今個月慶祝諸聖節和追思已亡節,「諸聖相通」的事實為我更貼近。除天上的聖人聖女為我們代禱外,在參與亡者的彌撒時也感受到煉獄亡靈對祈禱的渴求,因為聖奧思定曾說:「雖然這火是為了洗滌和潔淨靈魂,它卻是比我們在世上所能受的痛楚更為劇烈,煉獄中的苦楚是遠遠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
假若我是那位醫生,我對那位農民的代禱行動必定感激涕零。同樣地,在煉獄的亡靈如能得到我們熱切的祈禱,儘早完成煉淨,進入天堂的福樂,成為聖者,他們也必會銘感不忘。
除了煉靈,「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對我而言包括為別人祈禱。 靈修作家David Hubbard在《祈禱之難,難在……》一書寫道:「最純潔的愛,是不求回報的愛。以這個標準來衡量,誠懇地為他人禱告,是一個愛的偉大行動。」
去年我在愛爾蘭之旅認識了一位友人,和她及她的女兒很投緣。最近收到她的電郵,說在疫情期間罹患癌病,正接受化療,希望能為她代禱。我帶着這份代禱的心來到翌日晚上的祈禱聚會,主題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若然靜默是天主的語言,我感恩來到共同祈禱空間,沐浴在半小時的輔導默想中,把零零碎碎生活的片段沉澱下去。友人的呼喊再次在心中冒起。我跟團體分享病者點點的狀況,雖然背負十字架的主角不是自己,但在情感的連結裏,感受到他者的痛苦、無助和吶喊。主藉她的痛苦讓我多感受代禱者和主基督為仁慈和忠信的大司祭的心情,教導我在代禱中讓愛的洪流煉淨自己,流向身邊的人,流向曾傷害自己的人,流向從未謀面的人!
慈愛的主,祢邀請我們去學習關顧最小兄弟中的一個,願我就把這個行動寄予在這籃代禱之花,奉獻到祢亭園,求祢悦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