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林家駿主教
晨曦的發行網(二)
「晨曦」在港區的發行權總算獲得批准了,餘下來的就是展開推銷工作。多蒙李宏基,麥耀初和劉蘊遜三位學兄鼎力支持,多謝寶血會修女的衷誠協助,「晨曦」在港的發行網很快便展開了。原來當時的港澳區教會人士交往十分親密,李麥劉三位學兄曾在澳門修院攻讀拉丁文,學歷比筆者高一年級,感情上情逾手足,院聲社的事他們當作自己的事業,可說是事事有求必應,調協工作自然順遂。寶血會修女全部是中國人,還在澳門設有初學院,年青一輩的修女跟澳門華籍司鐸,在感情上恰似一家人,對「晨曦」月刊的發展,當然大力支持。當時天神母后會修女,在澳門也設有初學院,修女們跟澳門華籍司鐸十分熟落,筆者也曾出任該院的隨堂司鐸多年。該院負責人宋修女和蘇潔智修女,先後調任香港般咸道嘉勒書院和摩星嶺嘉勒女中的校長。有了上述的環境,「晨曦」港區分銷處便如雨後春筍的紛紛建立起來,先後成立的有下列分銷處:香港公教進行社、大堂區,由劉蘊遜引薦的瑪嘉烈堂區和公教華人青年會,由李宏基任院長的西貢小修院,由麥耀初任副本堂神父的灣仔星街煉靈堂,由李宏基引薦的香港仔聖伯多祿堂,由鄧繼強引薦的元朗玫瑰堂,由寶血會魏瑪利和莫慶如引薦的德貞女中,由呂㜣金會長和黃志貞女士引薦的寶血備修院及寶血女中,由慈幼會士引薦的香港仔工業學校,西營盤聖類斯中學,九龍鄧鏡波中學,筲箕灣聖十字徑的撒肋爵學校和維豪備修院,由天神會修女引薦的聖嘉勒書院等等。後來「晨曦」文友社友陸續晉昇司鐸,「晨曦」也隨着他們的足跡,進入他們的工作單位裡,漸漸的引進到香港教會的每一個角落。
晨曦的幕後英雄中,有兩位是筆者不能不特別介紹的,他們就是劉蘊遜神父和黃志貞女士。當日劉神父正當英年,充滿幹勁;他擔任大堂區副本堂神父,主持香港華人公教青年會,又負責香港電台的天主教佈道節目,本來已是身兼百職,卻撥出寶貴時間,為「晨曦」服務。他對晨曦月刊愛護無微不至,投稿以數十萬言計。他又四方奔走,向凡認識的人和公教機構推薦這初生的刊物。他當時在堅道聖心書院教授高中倫理課,該校學生便多成為「晨曦」的忠實文友,「新綠園地」的積極支持者。
另外一位誠懇的工作者是黃志貞女士,她是黃勵修神父的胞妹,在寶血女中協助學校教務,受寶血會長兼校長呂㜣金修女所託,大力推薦「晨曦」。她又出錢出力,召集「晨曦」讀者和「新綠園地」的文友,舉辦座談聯歡會,使「晨曦」精神深深的播散在青年學生的心坎裡,促發了很多學生的寫作興趣,發掘了很多青年的文學潛能。她的精神和熱心,實在令人敬佩,盼望上主特別福祐他們。
責任編輯:張天嘉,葉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