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新聞室上月28日舉行記者會,介紹將於本月29日至31日在羅馬召開的首屆年長者牧靈國際研討會上月29日至31日在羅馬召開,主題是:「年歲的富饒」,來自各大洲60個國家的550名代表將參加會議,他們分別是各主教團、修會及平信徒運動和組織的成員。會議討論將分成三個部分:教會陪伴年長者、家庭與長者,以及年長者的聖召。
Day: February 7, 2020
意大利定都羅馬150週年 教宗致函表達祝賀和期許
(梵蒂岡新聞網訊)意大利迎來統一後定都於羅馬的150週年紀念,相關活動週一(3日)傍晚在羅馬歌劇院展開。教宗方濟各為此致函問候與會者,談論羅馬一個半世紀以來的歷史重要時刻,以及未來的展望。教宗勉勵羅馬成為友愛與包容的表率。
菲律賓主教:國家感染了冷漠的病毒
(梵蒂岡新聞網)菲律賓加洛坎(Kalookan)教區維爾吉利奧(Pablo Virgilio David)主教在該國舉行的新福傳年度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在該國存在已數月的一種危險「病毒」,即「冷漠的病毒」。他形容這個病毒的擴散速度勝於發生在許多國家的冠狀病毒。
印度教寺廟遭到褻瀆,巴基斯坦教會予以強烈譴責
(梵蒂岡新聞網)巴基斯坦信德省塔帕卡縣的一間印度教寺廟於上月26日晚遭到褻瀆。事發後,該國天主教領導人和社會活動人士發出警報。這起事件在宗教少數群體中引起一陣喧囂,因為一位信奉印度教的少女才在數日前被迫改信伊斯蘭教。
令人耳目一新的「熱忱」力量 熱誠、熱情、火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在1960年的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中,民主黨希望能找到一位稱職的候選人,結果贏得競選的是約翰.甘迺迪;值得一提的是,民主黨內有一知識分子名阿德萊.史蒂文森的,我是從他那裡聽到了以下這個故事。歷史上有兩位偉大的演說家 :古羅馬人西塞羅(Cicero)和古希臘人德摩斯忒乃(Demosthenes)。當西塞羅講話時,人們都說:「他講得多好。」當德摩斯忒乃講話時, 人們會說:「我們行動吧!」德摩斯忒乃憑他的熱忱,觸動了大家的意志、情感、熱忱……結果便把知識分子說服了。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五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5: 13-16 今天我們從福音中看到一個明確的信息:我不是一位孤獨的天主教友。天主教不是個人的宗教,只是單純做好一位教友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被其他人看見。我們不僅要成為基督的門徒,更需要傳揚祂的福音。鹽在所有的食物中,是調味的一個重要原料,因此耶穌用「地上的鹽」的圖像來教導我們基督徒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如果食物中沒有放入適量的鹽巴,食物就會淡而無味。我們要像鹽一樣,將美味用熱情分享給身邊的人。天主教徒們一直致力於價值觀的改變,一心一意想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鹽若失去了味道,便毫無用處,不再具有任何價值,最後就只能被扔出去任人踐踏。另一方面,鹽即使保有鹹味,但若沒有被加入食物中,仍然無法發揮作用。鹽放入食物中,就能與食物完全融合,雖然看不見,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品嚐出鹹味。這就提醒了我們:身為教友,如果我們想要在世界上增添味道,就必須置身其中,完全與社會結合。如果我們為了要遠離誘惑,而想要置身事外,與外界隔離,用冷漠的眼光看待世俗的活動,那麼基督徒的存在還有甚麼意義呢?
【聖言啟航】有味道的鹽 有溫暖的光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五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是寫給從巴比倫流徙回以色列的遺民的。《三依》要回答當時以民的最重要問題是:『我們要如何作方可再一次中悅上主?』。在舉國精英流放異地五十年之後,鄉土頹垣敗瓦,滿目瘡痍,人們心中想必不是味兒。在禮儀為我們選讀的部分(依58:7-10)的前數節,載有以民的抱怨:他們經已好像祖先一樣守齋,可是他們仍然無法使上主喜悅(3節)。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五十一章:費本尼主義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費本尼主義(Febronianismus)是由一位化名為費本尼(Justinus Febronius)的德國紅衣司鐸漢德海姆(Johann Nikolaus von Hontheim, 1701-1790)所提倡的教會內的運動,在十八世紀引起很大的衝擊。綜合地說,它主張減少教宗所享有的權威及權力,而增加主教的權力,其理據是:教會是由耶穌所建立的,故不能是皇權專制。費本尼司鐸是一名大力支持天主教會與其他派別合一的人士,正如新教各教派般,但同時亦擁護國教合一,與加利剛學說有點不謀而合。但教會最終把它定性為分裂思想。
ADORAMUS TE CHRISTE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