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兩個出發引致四種關係
我們已理解了聖子如何發自聖父,聖神如何由聖父和聖子所共發。我們或許會問:三個位格以甚麼方式使彼此之間不一樣呢?
要回答這條問題,我們要先回顧《速食神學》第42篇中關於神學中採用哲學詞彙,以幫助我們加深對信仰的理解。讓我們再次引用《天主教教理》第252點:
「教會採用(1)『實體』(有時也用『本質』或『本性』)一詞,來指明在一體中的天主本質;(2)用『位格』或『自立體』一詞,來指明父、子、聖神彼此間的實際區別;(3)用『關係』一詞,來指明三位的區別在於彼此間的關係」(《天主教教理》第252點)。
在天主內有兩種出發:言之發出和愛之出發。神學也使用其它詞彙來命名這兩個出發:生(generation)和嘘出(spiration)。兩個詞彙來自聖經的啟示。生是聖子的出發,祂發自聖父:祂由聖父所生。嘘出是聖神的出發,由聖父和聖子所共發。但為甚麼它稱為「嘘出」呢?
在聖經中,聖神被稱為“ruah/ruach”(希伯來文為「呼吸」):Ruach Elohim(天主的神),Ruach YHWH(雅威的神),Ruach Hakmah(智慧的神)。在拉丁文中,ruah/ruach被翻譯為spiritus(英文為“spirit”)。因此,聖神的出發為 “spiratio”(嘘出)(參閱《神學大全》第1部,第28題,第4節;第36題,第1節)。
這兩個出發衍生四種關係:父性、子性、主動發生的嘘出和被動發生的嘘出。從生(generation)引申父性和和子性這關係。從嘘出引申主動發生的嘘出(聖多瑪斯簡稱祂為「嘘出」——《神學大全》第1部,第28題,第4節)和被動發生的嘘出(聖多瑪斯稱祂為「出發」)的關係。讓我們探討這四種關係。
(1)父性將聖父由聖子和聖神辨別出來。
(2)子性將聖子從聖父和聖神辨別出來;
(3)被動發生的嘘出將聖神從聖父和聖子區分。這三種關係為「相對或對立的關係」(《神學大全》第1部,第28題,第4節;第36題,第2節)
(4)主動發生的嘘出將聖神從聖父和聖子區分,但祂沒有將聖父由聖子中辨別出來。
在四個關係中,只有三個是相對或對立的關係。
在四個關係中,當中只有三個是相對或對立的關係:父性、子性和被動發生的嘘出。在天主內有多少相對或對立的關係,就有多少位格。相對或對立的關係是區分位格之間的每一個。
因此,《天主教教理》第255點寫道:「天主三位是彼此關連的。由於天主三位並沒有分割同一的天主性,三位的實際區別只在於彼此之間的關係:『在三位的相關名字中,父是相對於子而言,子是相對於父而言,聖神是相對於父和子而言。不過就其關係而論及天主三位,應相信只有一個本性或實體』。事實上,『祂們的一體性,與祂們之間的關係並不相抵觸』。『由於這種一體性,父整個在子內,整個在聖神內;子整個在父內,整個在聖神內;聖神整個在父內,整個在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