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談過調節生育和父母應負的責任,另外兩個相關的議題便是人口密度過高和貧窮,上期談教宗保祿六世《人類的生命》通諭的文章時亦曾提及過。
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
自這通諭,教會便成了社會在世俗、政治和經濟話題上,不斷攻擊的對象:攻擊教會反對人工節育、絕育和墮胎的理論。教會自然清楚人口過剩會帶來的嚴重問題,就如若望保祿二世也曾承認(FC 30-31;SRS 25);和教宗方濟各的通諭《願祢受讚頌》LS(2015),當時他寫道:「雖然人口和可用資源分布不均,會窒息擬開發和自然環境的持續可用性,但我們應該明白,人口增長完全可以與『整全及共享的發展』並存。」不幸的是,為了推廣節育——包括墮胎——上世紀六十年代世俗的爭議依然延續至今。如果在一些地方——發達國家除外——發生災難性的人口下滑,曾被形容為「人口的冬天」(教宗方濟各,2018年5月22日),如問題確實是人口過剩,那時聖教會便會贊成以一個理性和道德的方式去限制人口過剩。
教會對有關人口增長這議題上的教義可以歸納如下:必須在性道德與社會倫理上賦予同等尊重,以便在所有情況下——包括經濟、社會或文化——都能促進更大的正義和真正的團結,確保生命獲得應有的尊嚴。(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之《教會社會訓導彙編》(2004 )234;參照EV 16;天主教教理 2372;HV 23)。
整個社會是應該「尊重和幫助家庭」的(FC,45)。公共機關——政府——應遵照道德原則,去援助無法應付義務的家庭,該尊重他們的權利,而不是漠視他們的權利(參照FC 45;AL 44)。
貧窮這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保祿六世撰寫《人類的生命》通諭,在此前一年他也撰寫了《民族發展》通諭,兩通諭精神相一致,同樣談論性道德與社會倫理。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明確地說過:性道德是不應與社會倫理分開,因為討論的領域是彼此關聯的:「只有當人類的生命——從受孕到死亡——都被尊重的話,和平倫理才可行和可信;只有這樣,非暴力才能在每個角度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接受萬物;只有這樣,真正的正義才能伸張」(會晤瑞士主教團2006年11月9;參閱《在真理中的愛》通諭2009,15)。一些來自所謂[自由主義]崗位的人,仍然反覆提出不正確的論據,他們肯定教會只關心未出生的孩子,卻忽略了貧困和有需要的孩子。一個明確的例子:屬於教會的國際明愛及其國際性組織,跨越全球網絡,是致力於團結和憐憫服務。
今天的教會訓導當局比梵二和《人類的生命》更多談醫護之公義和生態正義。「為尋求公義和共同利益的醫護策略,必須在經濟與道德上可持續發展」(新修訂的《醫護人員憲章,92》)。生態公正是指當使用動植物細胞於醫藥用途時,該有責任地給予應得的尊重:「自然環境並不是隨我們喜歡操控的原材料;這是造物主的一個偉大創造,它有獨自的[語法],規定了如何明智去使用,而不是輕率的剝削」(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的愛》通諭 48;新修訂的《醫護人員憲章,83;FC 54》)教宗方濟各在他的通諭《願祢受讚頌》中,談愛惜我們共同擁有的家園,他把[大地和窮人的吶喊]一再連接(參閱LS 10,49,91,94 )。
家庭便是「訓練社會道德的原始學校,而社會道德是任何社會所必需的」(FC 31,42),例如從教育找到正義、愛與和平,這都是簡樸的生活方式的典範( FC 17;AL 183),去尊重每個人的尊嚴、不吝嗇地為人服務、團結一致、以禮款待人、熱愛社會(FC 43;AL 181,324),打擊不公正及為平等而努力(AL 96)。因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FC 64)。教會也建議家庭「對窮苦人和不幸者[優先的愛]」(FC 47;同前64,71&21;AL 183-186,242,254),家庭要成為「世界一個重要的細胞,為改變世界」(AL 324)。
教會不會忘記還有不少家庭是貧困的,當中更有老年人。幸好,大多數的家庭也尊敬和愛護他們的長者。然而,在我們的[即棄]或短暫文化影響下,老年人有時被認為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被邊緣化,甚至被遺棄(參閱AL 43,48,51)。長者和任何人一樣,視本身為目標,即使他們患了重病或已喪失活動能力(參閱FC 71;AL 128)。
基督信仰夫婦和家庭被要求,應以人道和信德為本,幫助貧困家庭。教宗方濟各曾寫道:「當家庭接納別人,並主動接觸其他人,尤其是貧窮和遭受遺棄的人,就像若望保祿二世所說的那樣--『他們將成為教會母職的象徵、見證人和參與者』(AL 324)。這兩位教宗都強調慈悲是基督信仰婚姻和家庭的特徵(參閱FC 21,47,64,71;AL 321-324)。教宗方濟各喜歡把教會的任務描述為[戰地醫院](AL 291)。每個家庭——亦可稱為[家庭教會]——「總是最就近的醫院」(AL 321)。教宗方濟各也提到離了婚的便成受傷害的個體,家庭——因聽從耶穌——亦要以憐憫之心親近軟弱的人(AL 38)。
夫婦和家庭的十字架
婚姻與家庭生活會面對困難嗎?是有的,而且也會很多!但信眾們相信天主必會伸出援手,不會錯過任何個案。因此,為了增加信德、望德和愛德,每個配偶都須要與天主建立個人關係;與家人一起不斷彼此代禱、為家庭祈禱。貞潔的德行對夫婦生活恩愛的流露和「性」的自我控制是有幫助的(參閱FC 33);而且夫婦也會被喚成聖。負十字架便要付出愛,是堅定不移的愛,意指「凡事忍耐」(AL 118-119)。聖事的恩寵、禱告、教友團體等等,幫助很大。遇到困境和問題的時候,教宗保祿二世建議信徒們「轉向基督」《真理的光輝 8》和基督的十字架(參閱EV 50;《論得救恩的痛苦 26》牧函1984)。教宗方濟各呼籲家庭,為[愛的能力]得以逐漸成長祈禱(AL 325)。許多人都認為,教會處理性道德的教誨是否太負面了?不是這樣的:什麼負面的都只是叫人不要做壞事,全是正面的——是做好事——是為了改善我們作為人和基督徒:不要做壞事、做好事、做好人。教會訓導當局說不可墮胎、不要安樂死等等,都是導向我們支持人的尊嚴和權利——由受孕,即有了生命權開始,直至自然死。教宗保祿六世預料他的《人類的生命》通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接受的」(HV 18)。於1968年頒布時已沒帶來好的評價,並在世俗及消費至上的社會中,很多都不接受他的道理。也許我們身為司鐸的、神學家的、傳道員的、基督信仰夫婦的,應加把勁,好好向其他基督信徒和這世界,解釋性道德。
五十年來,教會仍繼續為保祿六世那具有象徵意義、論調節生育的通諭發聲,宣揚生命、愛、忠信、貞德和憐憫。在這敏感的議題上,司鐸和神學家更應不遺餘力,行動起來,為有意義的事努力,別再為瑣事費神。就我們而言,我們該把耶穌如何嚴厲譴責經師和法利塞人的虛偽一事,記在心裏,引以為鑑:「他們把沉重而難以負荷的擔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卻不肯用一個指頭動一下。」(瑪23:4)。另一篇也要牢記的經文是:『使我常遵守祢的誡命,永不離開祢』(感恩祭時,主持彌撒的司鐸在領聖體前背的經文)(參閱路10:16)
我們都希望不斷更新自己,記得梵二中有一影響深遠的洞察力:「教會的每次更新,主要在於加強對其使命的忠誠」(UR 6)。神學、道德神學、性和社會倫理的更新,都是因司鐸、神學家、道德學家們對其使命的忠誠,他們不斷尋找、宣告和見證愛的真諦。畢竟,最重要的還是跟隨耶穌,更能感化别人走向這目標。聖奧斯定的忠告仍舊很重要:「在基要的事情上要合一,在不確定的事上要開放,在所有的事上要有愛心。」(In necessariis unitas,in dubiis libertas,in omnibus caritas。)
註:
HV《人類生命》 Humanae Vitae
AL 《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
LS《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
FC《家庭團體》Apostolic Exhortation Familiaris Consortio
EV《生命的福音》 Evangelium Vitae
CV《在真理中實踐愛德》 Caritas in Veritate
VS《真理的光輝》 Veritatis Splendor
UR 梵二文獻《大公主義》 Unitatis Redinteg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