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及主教座堂主辧、香港教區視聽中心《藝術顯主榮》協辦的德詩雅修女《默觀行》畫展上週六(9日)於主教座堂正式揭幕。
德詩雅修女(Sister Marie-Anastasia Carré, CB)致辭時首先引用教父聖奧思定對「美」的定義:「『萬古常新的美,我愛你太遲了!你就在我的內裡,但我卻向外尋找你。你一直與我同在,但我卻沒有與你在一起。我嚐過你的美,但我如肌似渴,想要更加認識你。』這番話提醒着我們,在世上各美善的背後,都有一位創造者,這就是天主。天主就是最終極的美麗。」她又說,因為天主的美善,祂又透過世上各種美麗的事物,讓自己完全得以改變,成為個畫家。
出生於一個藝術家庭,父母、甚至祖父母同是藝術工作者,但自幼領洗的德詩雅修女並非熱心教友,也不熱衷於畫畫等藝術。在修女20歲時,在法國街頭看到一幅既大幅,又美麗的耶穌聖誕畫像,讓她彷如看見天主,自此便改變了修女的一生:「我當時並不是真正活出天主教信仰的基督徒,但當我看到這幅畫時,我頓時明白到,我離開天主那麼遠,但天主來到這裡、我的路上,並用了我的方法,去尋找我、抓着我。天主永遠有祂的方法去尋找我。」
藝術在靈修路上一直陪伴着自己,藝術幫助我表達我的生命和我的靈修道路。今次這個「默觀行」的畫展,希望能表達人類外在及內心在發生怎麼樣的事,因為在當代的社會中,都市人的心靈都面對很大的挑戰:「現今世代講求金錢及物質的享受,我們每日的生活都被忙碌的工作所佔據,因此現代人的心靈都是空虛並渴望平安、喜樂與及天主的美善。」
修女續指, 希望透過今次畫展呈現基督宗教藝術的善與美,提醒大家需要有內修的心靈生活,給予心靈休息的時間,提供一個默想機會讓心靈的需要得到照顧;她希望各位參觀人士能夠打開心靈,讓畫作都能與其心靈對話。
而李斌生主教於致辭時表示,是次畫展可以讓大家欣賞畫作之餘,亦可以讓各位了解到德詩雅修女的靈修旅程,透過修女的畫作,讓我們了解到天主所賜予我們不同的恩賜都能夠成為各自的祈禱方法,他又鼓勵我們積極將信仰融合到各自天份的發揮當中。揭幕儀式完結後,李主教與一眾嘉賓在德修女的陪同及講解下,一同參觀畫展。
其後,德修女以「耶穌聖心.活水激流」為主題,在主教座堂前地進行即時繪畫,大約以一小時完成畫作。畫作呈現了耶穌聖心,以及聖心傾流出來一道洶湧的血和水,並希望透過書作提醒教友,耶穌對世人的愛是一道激流的活泉,而這活泉亦是一道醫治心靈的活水。泉水是滔滔不絕的,就正如耶穌對世人的愛是一份濃烈的愛。
她強調主耶穌希望與我們分享祂的聖心,她又鼓勵教友嘗試在聖堂找到一個安靜的時刻感受耶穌聖心,或到聖堂朝拜聖體,讓耶穌跟我們的心靈對話,由靜默的祈禱中與耶穌相遇,從而感受天主對世人的一份大愛。
德修女接受訪問時,重申「心靈行旅」及「默觀行」十分重要,「因為現世的人習慣於照顧『外在』的東西:我們有我們的工作、家庭、生活……有很多外在的事物,都是可見的。但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有內在的生命,很多時我們會把這內在生命忘記。」她續指,這個畫展就是要提醒我們,各人都有一個內在生活,並以畫像的方式,讓這不可見的內在生命,變成可見的,並期望能鼓勵更多人一起走上這心靈的旅程,達到福傳的效果。
修女於上主日(10日)假澳門大會堂二院舉行《從藝術到默觀》講座,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及如何在祈禱中發現創作的靈感,而畫作又如何幫助她找到天主。
德詩雅修女屬法國真福團(Community of the Beatitudes),她曾於2016年到訪澳港舉行「慈悲的面容」畫展,她再次以圖畫藝術作福傳,帶領教友祈禱,在內心與天主相遇。她又期望能鼓勵更多公教藝術家,一同施展天主賜予的才能之餘,並以藝術為教會、為天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