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427/2017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2018年世界和平日
移民和難民——尋找和平的男女
教宗方濟各在元旦和平日文告中,呼籲社會接納移民難民。我們要以「充滿信心的目光」看待全球遷移現象,不把它視為一種威脅,而是建設和平未來的「機會」,因為它依然「標誌著我們的未來」。
全球逾二億移民,他們不少是冒著危險遷移,正在尋找一個生活安定的地方。許多人在漫長而危險的旅程中「性命堪憂」,遭受「辛勞與痛苦」,面對「那阻礙他們抵達目的地的鐵絲網與隔離牆」。
教宗並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話,稱經歷了上個世紀的悲劇後,廿一世紀「並沒有進行真正的轉向」,武裝衝突和其他有組織的暴力,仍繼續造成人口在國內流動和向國外遷徙;此外,移民也是為了與家人團聚,或找到就業和教育機會,躲避環境惡化,「誰不能享受這些權利,就無法生活安定」。
教宗繼續寫道,在那些離開自己國家的人當中,大多數人按照正常的路徑移民,有些人則走上其它道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絕望」,「祖國不能給予他們安全和機會,而且任何合法途徑似乎都不切實際、被阻斷或過於緩慢」。
教宗呼籲眾人懷著「慈悲的精神」,並指「接納他人需要作出具體的行動,透過一系列的援助和善行,秉持謹慎和善解人意的關切態度,負責任地處理新的複雜情況,有時還必須解決其他現存的諸多問題,以及有限的資源」。
教宗向我們保證,「默觀的目光」能夠指導公共事務負責人的分辨力,從而「促使」他們的接納移民政策,考慮到「唯一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需求,以及每個人的利益」。
然而,教宗指許多目的地國家,強調安全風險或接納新來者的負擔,進而貶低人的尊嚴;有許多人煽動對移民的恐懼,卻不是為了建設和平,也許是出於政治目的,從而引發暴力、種族歧視和排外心理。
教宗說,信仰的智慧讓人注意到,所有人都是人類家庭的一員,並指引眾人把自己的城市變成「和平的工地」,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發現移民「並非空手而來」,而是帶著「勇氣、能力、能量和願景」,以及他們的文化寶藏,如此,接納他們的國家,生活將更加富饒。
・謹請本澳各聖堂的獻祭司鐸,在當日彌撒中向信友闡釋教宗的「和平日」文告。
・是日各堂區舉行之感恩聖祭,應採用「天主之母瑪利亞慶節」之專有禱文和讀經,並為世界和平祈禱。
・請各聖堂負責中人將「和平日」之教友獻儀送交主教公署,轉呈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特此知照。
特此公告
教區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