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訪聖地,覓主蹤 (八)

閑人

往橄欖山的革責瑪尼莊園去
吃晚餐以後,耶穌和宗徒們「唱完聖詠,就出來,往橄欖山去了」(谷14:26)。現今,位於橄欖山腳,建有一座革責瑪尼山園祈禱大殿(Gethsemane),紀念耶穌在受難前內心掙扎的痛苦和祈禱。該教堂由多國教會合資興建,故又稱為萬國大殿(Church of All Nations)。大殿門外有三道拱形門,象徵耶穌三次悲痛的禱告,拱門的四根柱子上,各有一個手持聖經的雕像,代表四部福音的作者:瑪竇、馬爾谷、路加和若翰。大殿正面頂部是一幅看似三角形的壁畫,描繪耶穌把自己及世界的苦難交付在天父面前。

當踏入大殿,室內極為幽暗,深藍及紫的色調給人籠罩著一股痛苦、陰暗的氣氛,與室外充沛的陽光形成強烈反差。原來教堂內的燈都關上了,只有彌撒時才亮起,真有一種黑暗後才見光明,痛苦後始有希望,死亡後才有復活的寓意。大殿頂部由十二個圓頂組成,還刻有出資興建教堂國家的國徽,連同三幅巨型壁畫和祭壇中間的拱形頂共十六個,代表十六個合資的國家。牆上的三幅壁畫呈現猶達斯的親吻,耶穌的憂傷及被捉拿的情景,闡述了耶穌被出賣的故事。祭壇以紅色紋的大理石裝飾,代表耶穌的汗水如同血珠一樣,正祭台設計成一個苦杯,祭台前面有一塊方形大石,用荊棘狀的裝飾圍繞著,相傳耶穌就是俯伏在此石上懇切祈禱。它叫我們記著,就在這裡,主耶穌的內心經歷了重大的掙扎。「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罷!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瑪26:39) 。

革責瑪尼在希伯來文,意思是壓橄欖的地方。大殿旁邊有一個被圍起的橄欖園,橄欖樹的壽命可以長達千年,園內的其中一棵據說超過二千年,可能是源自於耶穌年代。十二宗徒之一猶達斯出賣耶穌的事跡,則以位於附近的革責瑪尼山洞,又名負賣山洞為紀念之地。那裡是個天然岩洞,相傳就是耶穌經常祈禱、休息,與門徒交談的地方。

聖言共享
「那時候,耶穌出來,照常往橄欖山去,門徒也跟他去了。耶穌便給他們說:你們應當祈禱,免得陷於誘惑。遂離開他們,約有投石那麽遠,屈膝祈禱說:父啊!你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吧!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給他,加強他的力量。他在極度恐慌中,祈禱越發懇切,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他在祈禱中起來,到門徒那裡,看見他們都因憂悶睡著了,就給他們說:你們怎麼睡覺呢?起來祈禱吧!免得陷於誘惑」(路22:39-46)。

祈禱的力量
面對著死亡的威脅,即使是耶穌也會掙扎、恐懼,他大聲痛哭,流淚禱告,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父懇求,卻甘心服從上主的旨意。當他見到離他不遠的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怠惰地睡著了,耶穌三次叫他們起來,醒寤祈禱,免陷於誘惑。

今天,我來到革責瑪尼山園,倚在耶穌曾俯伏祈禱的石前默想,一刹那彷彿聽到哭泣聲,驚魂未定,發現自己也跟三位門徒一樣,剛陷於肉體的軟弱中!反省我遭遇困境時,往往害怕,逃避,抱怨,只隨自己所願拒絕接受,甚至更臣服於驕傲、怠惰、自私、任性等魔鬼,而忘記了效法耶穌的順服,常常藉著祈禱親近天父,明白他的心意,做符合他心意的事,並靠著他的力量,克服種種困苦和誘惑。

偉大的聖人們便有深刻的經歷和體會,異口同聲地說:「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你與我同在。你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暢」(詠23:4)。「你們要服從天主,對抗魔鬼,魔鬼就必逃避你們;你們要親近天主,天主必親近你們」(雅4:7-8)。「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罷!必給你們成就」(若15:7)。「耶穌說:我這樣對你們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會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祈禱吧!有甚麽世俗的事務能給你更大的成功的保證呢?」(聖施禮華,《道路》,96)。
上主,你的愛子常常通宵達旦向你祈禱,你也是我們的天父,我也願意每天與你約會,跟你交談,感到你就在我身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