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容
聖若瑟大學
此信的作者和寫作日期及地點
說到作者,由於此信的書寫風格和優美文筆,近代的釋經學家對於聖伯多祿是這信的作者有些保留,他們認為這封可能由信末提及的息耳雅諾潤飾過(5:12)。儘管如此,一般都認為,毫無疑問,初期教會的信友團體都認識這封信。至於在何時寫成,應該是第一世紀的70至90年代之間,所以聖伯多祿絕對有可能是此書信的作者。無論如何,天主教會把這封信和《伯多祿後書》都列入正典的經書中,視這兩封信為聖經,可見這兩封信,特別是《伯多祿前書》,對初期教會的重要性。至於寫信的地點,一般認為是在羅馬,如前面說過,聖伯多祿在該地度過他的晚年,不但建立了羅馬教會,更在當地為主致命。
這封信對今日有何重要性?
這封信對今日的基督徒來說非常重要。儘管「基督宗教」-Christianity-在這個世界上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然而今日很多信友團體所生活的環境和面對的困難,和當日聖伯多祿寫信給小亞細那些團體所處的境況實在太相似了。今日,就算是那些生活在傳統上是基督宗教地方的基督徒,他們身邊的世界,也經已被外教思想所控制,一般人對於接受主耶稣基督,接受祂的福音的價值觀非常困難。所以對今日的基督來說,這封信有特別價值和意義。
因為這封信提醒所有身為基督徒的人,儘管在社會上他們可能地位卑微,更可能因為他們所相信的宗教而受到排擠,甚至被迫害。但他們永遠都要記得自己基督徒身份的尊崇和高貴:「你們卻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2:9)。
所以伯多祿勸勉他們在外教人中,要常保持良好的品行,好使那些毀謗他們為作惡者的人,因為見到他們的善行,歸光榮於天主(參看2:11-12)。另外,信中也提到主耶穌基督留給我們祂的謙遜和受苦的表樣(參看2:21-24)。對那些每日都要在一個周圍都是不相信主的人,和道德生活每下愈況的環境中,掙扎求存的信友團體來說,這封信實在是一服強心劑。
信中所講的話鏗鏘有力。其中所提及的,都是有關基督徒的宣講內容的中心主題,特別以主耶穌基督的被釘十字架和復活為中心。書信的語氣充滿關懷,對看信的人面對的問題感同身受。最重要的,這封信清楚地指出了,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心中所懷有的那種自豪感 。
作為基督徒,相信大家都明白,不論對個人,對社會、世界,和整個人類歷史來說,主耶穌基督都是非常重要。當然,正如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一次講話中所說的,我們和主的關係,完全是一件來自每一個人心底的個人事件。如果我們和主耶穌的這種關係未能生活出來,或從來沒有真正的被活出來的話。那麼我們人類社會中的所有其他關係都無法正常化,對個人如此,對社會亦然。因為如果主耶穌不見了,如果祂不被重視,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會失去方向,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會失去了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把主耶穌帶回我們的世界,讓人們認識祂及看到祂的臨在,看到祂的愛和仁慈,特別是看到祂的全能。
只是人們如何才能認識祂?當然我們都非常不同,來自不同的背景。然而我們也有一些共通之處:我們大家都知道這位主的確存在。但同時這位主有時又好像失了蹤,離開我們很遠,祂好像無法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祂把自己匿藏起來,我們根本不認識祂的樣子。
這樣為了要解決各種問題,我們找來很多垂手可得,我們認為可以依靠的事物,什麼宇宙的能量,祖先,甚至鬼怪幽靈等,幫助我們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透過「宣揚上主的大能」,讓人知道上主離我們並不遠,祂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認識祂,看到祂的面容。我們再也不用尋找別的力量幫助我們,因為祂才是那為真正的的力量,是那位全能者。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人知道,上主的全能並不限制我們的自由,絕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因為主就是愛和善,所以祂是我們的自由、愛和真理的保護者。羅馬禮有兩句經文,第一句是這樣的:「上主,求祢在寬恕及仁慈中顯示祢的全能」。
上主的全能的頂點是祂的仁慈和對人的寬恕。在今日這個世界,一講到力量,人們想到的,是那些富可敵國,控制着國際的金融經濟,或擁有軍事力量,能夠威脅別人的人。史達林曾經問過的一個問題:「教宗擁有多少武裝部隊?」今日仍然是一般人對力量的理解:一個有力量的人可能會給人帶來威脅和傷害,所以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但聖經的啟示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真正的力量是恩寵和仁慈,上主在祂的仁慈中,顯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力量。所以接着下一句這樣說:「祢藉着祢聖子的苦難和痛苦拯救了世界」。
天主聖父曾經忍受過痛苦,透過祂的聖子,祂和我們一起受苦。這正是祂的力量的頂點,祂能夠和我們一起受苦。祂以這種方式顯示出天主的真正力量是什麼:祂渴望和我們一起受苦。所以當在我們受苦的時候,我們永遠不會單獨一個人在承受。在祂的聖子內,天主聖父第一個先受了苦,所以祂知道痛苦是什麼,當我們受苦的時候,祂就在我們身邊。
於是人類為什麼要受苦的問題有了答案:因為世界充滿了罪惡、不義、仇恨和暴力;而那些成為仇恨和不義的受害者,他們有權看到正義獲得伸張。天主不能不理會那些被不義所壓迫的受苦者的哭訴。寬恕並不表示忽視或不理會,而是改變。所以天主祂一定要進入世界,因為要對抗那浩瀚如海的不義,我們需要一個更大的充滿善和愛的海洋。於是十字架出現了:從那一刻開始,對抗那浩瀚如海的罪惡,是一條無邊無際的滿載着美善、真理和愛情的河流。這條河流的力量比任何不義都強大。這就是天主對我們的寬恕,祂藉著祂的聖子進入了世界,把世界變成一股真正的力量,變成一條充滿美善,比任何現存的邪惡都還要廣闊的河流。
因此,透過聖伯多祿的話,主耶穌基督邀請我們和祂一起,把充斥於世界的罪惡、不義、仇恨、暴力和自私自利拋下,走進祂那愛的河流中。聖伯多祿在這封信中所說的「王家的司祭」的意思,正是要我們盡力幫助改變這個世界。要我們明白恭敬天主要從我們自己的生活開始,明白我們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讓人見到天主,我們需要成為一扇門,讓人可以穿過我們這扇門找到天主。
今日的世界到處充滿着不同類別的饑餓:對食物、愛、正義、和平和真理等等的渴求。讓我們除了向人「宣揚上主的大能」之外,也一起祈求全能的上主伸出祂的手,賜下祂的愛和恩寵,好滿足每一個受造物的饑餓, 以消除所有這些痛苦、不幸和欠缺。
本文思想主要來自以下作品:Beati Petri Apostoli Epistulae. Ex papyro Bodmeriana VIII Transcriptae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Bodmer VIII). Introductio, Testus, et Apparatus cura et studio Caroli M. S.R.E. Cardinalis Martini. Madrid: Testimonio Compañía Editorial, S.A./Città del Vaticano: Biblioteca Apostólica Vaticana, 2003; Pope Benedict XVI, Celebration of Vespers with the faithful of Aosta (Italy), Cathedral of Aosta, Friday, 24 July 2009; Spila, Arnaldo. Nuova cronologia cristiana. Roma: Istituto Pio XI,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