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若瑟大學於2017年4月6日假該校演講廳發表《澳門融合教育:教師觀念與態度》研究結果,以及收錄有關研究的出版刊物。發佈會上,教育學院院長更特別地介紹了加入融合教育專業方向的新教育學碩士學位課程。
一份揭示十八世紀奧思定會在澳門傳教情況的法令
在澳門見證來自羅馬的傳教事業
敘國發生化武襲擊導致百人亡 教宗強烈譴責襲擊行為
文:姚子汶 敍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Idlib)一個小鎮在週二(4日)遭到化武攻擊,醫療救援組織稱造成至少100人喪生,包括11名年齡8歲以下的兒童。教宗方濟各週三(5日)出席活動時表示震驚,稱事件是無辜平民「不能接受的大屠殺」。
【主教公署通告】守大小齋及為聖地募捐
CN/09/129/2017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一) 聖週星期五(四月十四日) (甲)大小齋 年滿十四歲的信友須守小齋;年滿十八歲而未達六十歲的信友須守大齋。
本澳教區聖週三舉行祝聖聖油彌撒
(本報訊)本澳教區定於4月12日(聖週星期三)下午6時正,在主教座堂舉行祝聖聖油大禮彌撒。
為何傳統要蓋着苦像過聖周?
文:姚子汶 到了四旬期的尾聲,大家可能會注意到一些傳統聖堂的十字苦架好像消失了,並多了一些紫布包著的物體。這其實是教會的一個傳統,主要是在這時期來特別提醒我們要專注懺悔的一種方式。
教宗籲多注視苦像 強調十字架不只是歸屬的象徵
(鹽與光訊)聖枝主日代表著聖周的開始,亦應該多默觀十字架的意思。教宗方濟各在週二(4日)的平日彌撒講道中,提到十字架並不只是歸屬的象徵:「我們配戴十字架時,切莫單純視之為一種特色,更要注視十字苦架上的耶穌,明認祂是為救我們而成了罪的這位天主。」
給柴神父的寄語
一位教友 記得去年的三月份四旬期的聖周五,教友協進會舉辦松山拜苦路的活動,在結束活動時,特別介紹一位外國的神父,他站在人群當中,特別顯得高大魁梧,他用廣東話介紹自己,才知他是巴西的年青神父,是耶穌聖心司鐸會士柴浩東神父,據他說剛來到澳門一個月左右,尚未有堂區工作服務,等待教區派遣工作。到了五月他被教區派遣到望德聖母堂服務,在望德堂協助劉炎新神父的堂區工作,我們教友對他的親和、謙遜的態度所吸引,對他讚賞有嘉。尤其是主持中文彌撒時,無論頌讀福音和講道,他說的廣東話發音頗清楚,同時他堅持用口語化講道,而非讀道理,內容精簡為主。原來神父為了準備彌撒的經文,都苦練數小時廣東話讀經,對不明白的字句就會不恥下問,他認真努力的態度,務求自己讀到字正腔圓,這種學習精神值得我們讚賞。
教宗方濟各特准教區主教授權為聖庇護十世團體信友主持婚禮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天主的教會委員會4月4日公布了關於聖庇護十世團體信友婚姻聖事的新規定,藉此致函相關主教團主教們,表明在與聖庇護十世團體成員共融道路上的新意。這封信函由聖座教義部部長兼天主的教會委員會主席繆勒(Gerhard L. Müller)樞機和委員會秘書長圭多·波佐(Guido Pozzo)總主教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