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當我們想看我們有興趣知的資訊時,我們會去找報刊、扭開電視機去看新聞或電影、上網瀏覽……我們經常讀到和看到的,都是直接與生物科技、生物醫學、生命倫理學和人類生活有關的訊息。近期甚為人關注的便是與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器官移植或捐贈、代孕母親、胚胎幹細胞實驗、墮胎、安樂死、醫助自殺、基因療法、驗毒計劃、或再生醫學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從科學角度去看,是可做到的嗎?再從倫理角度去看,我們又可以做什麼、該做什麼呢?這一切都是對的嗎?在我們這個以科學與科技為主導的世界裏,生命倫理不是應該對今天的人類更重要、更合適的嗎?
【聖言啟航】無畏無懼的信心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從這主日起,教會禮儀回到(大約)連讀《瑪》的時期。在聖灰星期三之前的數個主日,禮儀讓我們聽過了〈山上聖訓〉(瑪五至七章)中的大部分內容。四旬期及復活期的主日,則各有其特定讀經。聖神降臨節及其後的兩主日也一樣。自今天起,禮儀會到《瑪》的敘述脈絡,但略過了記述耶穌在加利肋亞內的早期生活的兩章。 在第八章中,聖史瑪竇講述耶穌行了數項大奇事和醫治,包括兩個被附魔的革辣撒人和平息風浪。在第九章,瑪竇繼續這主題,但卻在文中帶出耶穌行動所帶來的不和。從醫治癱子起,耶穌開始遇到反對的聲音。瑪竇並記下了,當耶穌寬赦那人的罪時,經師們指祂犯了褻瀆之罪。類似的敵意充斥著這一章中的其它事件,甚至連若翰洗者的門徒們也來就禁食的問題挑戰耶穌(14-17節)。耶穌不單毫不畏懼,反而繼續擴展他的行動,幫助十二宗徒準備好去開始他們自己的傳教使命。在今天的福音選讀中,耶穌就要他們準備好,去面對預期之中的反對和敵意。在這強烈的反對和敵意面前,耶穌的要求只有兩項:「不要害怕」和「大膽宣認」信仰基督。
【速食哲學21】還有其它謬誤?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謬誤有很多種。你或許已觀察到,一個謬誤(又稱謬論或謬誤推理)似是而非的爭論。謬誤有兩個元素:(1)有一部分似乎是真的【貌似真實的】但實際上是騙人的;(2)隱藏的錯誤。每天,我們與謬誤同伍,傳媒的訊息時常混淆我們的視聽。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犯了謬誤,尤其在我們不斷捍衛自己的想法時。 我們說過,當我們不遵守三段論證的一些規矩時,謬誤便會出現。另外還有其它謬誤,情況如下:
「Phone言Phone語」微拍攝工作坊
(本報訊)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將於7月22日(星期六)下午3:00 – 6:00,於澳門大會堂2院舉辦「Phone言Phone語」微拍攝工作坊,透過3小時輕鬆又充滿玩味的學習交流和腦力激盪,讓學員將自己的想法、故事構成劇本,再利用手機拍攝、剪接成屬於自己的作品,豐富年青人暑假的餘暇時間。 報名對象為16歲或以上對使用手機拍攝有興趣者,費用:保證金50元,完成工作坊後將全數退回,有興趣人士可於堂區、學校或親臨該中心報名及繳交保證金。 活動詳情可瀏覽傳播中心Facebook專頁,或致電28323209查詢。
【神學入門】第八章:教會訓導(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2. 教會訓導權於教會的使用 2.1 特殊的(教會)訓導(Extraordinary Magisterium) – 定義。特殊訓導或莊嚴訓導(solemn magisterium)是由大公會議,或教宗,在定義某宗座權威(ex cathedra)時,所行使的訓導。要定義一個信仰教條,是指莊嚴地制定一教條,且需要約束整個教會的一個判決。這判決需要由信徒所接受,以作為啟示的一部分。《教會法》規定,除非已明確和公開地界定,否則不得將任何教條視為明確的(參閱《天主教法典》749,3) * 我們可以指出一些特殊訓導的例如,譬如:教宗庇護九世在1854年對聖母無染原罪的定義、在1870年舉行的梵蒂岡第一次大公會議羅馬聖座的不可錯誤性、以及在1950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對聖母蒙召升天的定義。
澳門難民福利會電影分享日
(本報訊)為響應6月20日聯合國「世界難民日」,讓更多市民了解及接觸到與難民有關的訊息,喚起其對國際難民的關注,澳門難民福利會於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晚上8時,假庇道學校禮堂舉行「澳門難民福利會電影分享日」,播放難民電影《邊緣紀錄 (Life on the Border) 》。 活動得到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香港辦事處處長范施寧(Nazneen Farooqi)到場支持,亦有青年人、學生及熱心市民前來觀賞。澳門難民福利會潘志明會長希望透過播放難民紀錄電影,讓觀眾能以第一身角度感受真實的他們,提高澳門人對難民境況的認識與教育,並向他們獻出關懷與愛心。活動籌得善款逾澳門幣陸萬元,將透過聯合國難民署(UNHCR)用以援助世界各地的難民。 電影講述8位生活在敘利亞及伊拉克邊境難民營的難民兒童,學會通過拍攝,以自編自導的方式去呈現他們最真實的心聲。他們透過鏡頭的視角表現出他們對安穩生活的強烈嚮往,揭露了戰爭爆發後他們家庭所遭遇的慘痛經歷,同時大聲呼喊渴求得到世界的關注及幫助,以挽救自身、家人及朋友被戰爭改寫的悲慘命運。
聖保祿中學生朝聖參觀活動
(本報訊)聖保祿學校修身科組於日前組織朝聖活動,修身科組帶領十多位中學生參觀聖老楞佐堂和聖若瑟修院。 活動中老師在聖老楞佐堂講解主保聖人的生平和聖堂內的擺設。除此之外,活動中還加插短講「壓力和動力」,讓學生發現在繁雜的生活中需要由天主而來的平安給予我們動力。講者道,中學生的生活殊不簡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要處理,學業負擔沉重,所以要學懂處理壓力對學習尤其重要。
美滿家庭協進會舉辦工作坊 用藝術來對話 – 家庭藝術體驗
(本報訊)為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合作,加強親子關係,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將於2017年8月5、12和19日(逢星期六),下午3時至6時,假澳門展演空間(近鮑思高足球場)舉辦三場不同特色的家庭藝術體驗工作坊,希望藉著藝術創作為媒介,成為親子之間溝通的橋樑,並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加強親子之間的互動,從而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歡迎本澳家庭報名參加,活動主要對象是3 – 10歲兒童及其父母。 報名地址為澳門和樂大馬路281號美居廣場第二期4樓(青洲社會服務綜合中心)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婚姻家庭輔導中心。 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8388886與該中心聯繫,亦可到www.mcaf.org.mo下載報名表格。
【愛的共融.生命分享】夫婦懇談週末營8月舉辦
(本報訊)漫長的暑假展開序幕,平日督促子女學習的忙碌生活終於可以稍為放鬆,忙透了的父母,是否曾想過,作為丈夫或妻子的你們,也能像青少年參加夏令營一樣,可以忙裡偷閒,參加一個夫婦夏令營,重拾夫婦間的溫馨浪漫,令婚姻生活歷久常新。 澳門夫婦懇談會將於今年8月18日星期五下午6時半至20日星期日下午5時,舉行每年一度的夫婦週末營,地點在澳門路環的依撒伯爾靜修院,歡迎本澳的夫婦參加。活動對象為結婚3年以上或已有一位小孩的夫婦。靜修院位於路環市區附近,提供少量車位給參加夫婦,夫婦懇談會也備有專車接送往返路環市區。
利瑪竇中學:敬師日2017暨高三惜別祝福禮
(本報訊)光任荏苒,時光飛逝,剎那間又到了學年將近結束的時節。利瑪竇中學於5月27日(六)上午為全體學生舉辦敬師日活動及為高三應屆準畢業生舉辦了隆重而溫馨的惜別祝福禮,藉此讓師生們互道珍愛、抒發依依惜別之情。 本年度中學部聚首一堂舉行敬師日及惜別禮,活動環節有頌唱校歌、祈禱、校長訓勉、活動回顧影片、師生互動分享及祝福高三同學。首先由校牧林文森神父帶領祈禱,為活動拉開序幕。隨後張慧玲校長給予訓勉,提醒學生把老師的教導和陪伴銘記於心,將來回饋社會。學年回顧影片過後,各班班長把預先準備好的禮物和感言送給班主任及任教老師,場面溫馨動人,笑聲不斷。活動尾聲由校牧引領全體師生手牽手頌唱「暖」,把祝福送給在場每一位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