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聖母雪地殿瞻禮 8月5日(星期六)為聖母大殿奉獻日(即聖母雪地殿瞻禮),上午7時30分,在望德聖母堂舉行慶祝彌撒。 查聖母雪地殿瞻禮,原定每年8月5日在松山燈塔旁之嚮導聖母小堂舉行慶祝。該堂於1998年起,已將瞻禮改在望德聖母堂舉行。 (二)教友協進會舉辦參觀活動 教友協進會將於9月9日下午舉行參觀活動 – 齊來認識「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 聚會內容包括:介紹修會團體、三位修女們的分享及互相交流。參觀日期及時間:9月9 日(星期六),下午3時至5時,聚會地點:聖嘉俾額爾會院(學校巷5號地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報名可電郵該會: catholicmacau@hotmail.com、或電話/whatsapp: 6689 0831 (梁小姐)。名額有限 額滿即止。聚會費用全免 ,歡迎自由捐獻。
聖德蘭學校畢業禮
(本報訊)在鳳凰花滿枝頭的季節裏,聖德蘭學校於7月14日舉行小學暨幼稚園第五十九屆畢業典禮。莘莘學子,完成學業,邁入另一段人生路程。 該校邀請主禮嘉賓李斌生主教、教育暨青年局代表梁麗卿處長、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寶血女修會修女及各校長、校友會代表、學生家長濟濟一堂。 校長、李主教、梁處長致詞,藉此勉勵老師、鼓勵同學,語重心長,鼓勵學生堅持自己的夢想,努力不懈,終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並祝願各畢業生鵬程萬里。
~愛的共融.生命分享~夫婦懇談週末營即將舉辦
(本報訊)漫長的暑假展開序幕,平日督促子女學習的忙碌生活終於可以稍為放鬆,忙透了的父母,是否曾想過,作為丈夫或妻子的你們,也能像青少年參加夏令營一樣,可以忙裡偷閒,參加一個夫婦夏令營,重拾夫婦間的溫馨浪漫,令婚姻生活歷久常新。 澳門夫婦懇談會將於今年8月18日星期五下午6時半至20日星期日下午5時半,舉行每年一度的夫婦週末營,地點在澳門路環的依撒伯爾靜修院,歡迎本澳的夫婦參加。活動對象為結婚3年以上或已有一位小孩的夫婦。靜修院位於路環市區附近,提供少量車位給參加夫婦,夫婦懇談會也備有專車接送往返路環市區。
澳門明愛主管退修培訓
(本報訊)澳門明愛於7月6日及7日一連兩天,組織屬下社會服務單位主管,前往路環竹灣會議中心進行主管退修培訓,藉著不同主題的思考與分享,共同探索如何做好管理者角色,以及為明愛服務創出新路。 兩天的培訓,邀得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專業課程主任黃匡忠教授,以及資深社工鄺傑英擔任導師。「天生我才」、「機遇與創新」、「危機回應」以及「認識自己」是本次培訓的四大方向。 47位正、副主管,在導師的帶領下,透過小組討論及分組滙報,除認識領導及管理者需具備的能力、學習如何為不同危機做好部署應變外,同時亦反思機構在未來工作的機遇,以及自我審視在管理層面需注意及強化的範疇。澳門明愛組織是次培訓,期待肩負管理重任的主管們,做好領航及服務管理,造福社會。
新聞簡訊
巴拿馬世青節:青年將在巴拿馬海濱大道與教宗相會 (鹽與光訊)教宗方濟各將於2019年1月22日至27日牧靈訪問巴拿馬,並參加第34屆世青節。2017年7月20日,巴拿馬總主教烏略亞‧門迭塔(José Domingo Ulloa Mendieta)向媒體宣布,教宗方濟各與青年相聚的地點將是「辛塔科斯特拉1號」(Cinta Costera Uno),一條毗鄰大西洋的景觀大道。總主教表示,這是經過梵蒂岡憲兵隊偵察後作出的決定。 「辛塔科斯特拉1號」能夠保障教宗的安全,按照當地籌委會的預計,屆時將有37萬5千名青年在這裡與教宗相會。籌委會也表明,世青節將按照環境可持續性和節儉標準來舉辦,一如教宗方濟各所要求的那樣。
【聖言啟航】容得下莠子的麥田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今天福音選讀中講的,是麥子與莠子的比喻。故名思義,麥子,是好的植物;莠子,是壞的植物。根據《瑪》中耶穌的講解,麥子所代表的義人最後可在天國中發熱發亮,莠子所代表的惡徒則只有在火窯中哀號切齒。乍看之下,這比喻並不難懂,世上只有好人壞人、黑白分明,而且善惡到頭終有報;甚至推而廣之,我們應該找出我們中間的『莠子』,及早斬草除根,將之拒諸門外,免除後患。問題是,假若耶穌的訊息真的如此簡單,祂又何必要用比喻來說教?抑或,以上的說法忽略了耶穌比喻中的一些東西?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13: 24- 43 今天的福音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容易造成誤解,因為「天國」似乎是在描述死後的另一個世界。事實上,耶穌口中的天國離我們並不遠。天國就是天主的國,是天主藉著耶穌在我們中間所建立起來的教會團體。我們每天所念的天主經:「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只要我們願意和耶穌合作,天主的國就在我們身邊。並非所有領洗的人都是天國的子民,因為在天主的國裡,我們要努力經營每一段關係,重視真理、團結一致、富於憐憫、愛好公平正義。
神學入門 第九章:人對天主的經歷(一)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在救恩的歷史中,不少男女都經歷到天主。這種經歷就像神學的主觀來源。與天主個人的遭遇,通常是由聖經的見證所激發起,並在聖神的光照中,於教會內閱讀。因此,信友的經歷與教會的信德與生活緊密地聯繫,並防止神學成為一種單純的智力追求。這種經歷滋養神學的活動,並確保其方向是正確的。 1. 經歷的觀念與重要性 – 智力主義的危險性 在一個平衡的神學中,經歷不應與知識分開。當一個人只堅持並只著重知識而忘記經歷,他能墮入偏重理智者(或知性論者)和我們信仰中的部份想像。基督宗教的教導也是以人類的情感方面作基礎:這是仁愛、恐懼、希望、仁慈、慈悲與寬恕的教導。
【速食哲學25】依附體都重要?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上一次我們得知分辨實體和依附體的重要性。但這表示依附體不重要嗎?顯然不是。所以,今天我們會探討它們之間的關係。 首先,實體是依附體的主體或基體。意思是,實體構成依附體的基礎,或者說,實體「支撐着」依附體。沒有實體,依附體便不能存在。如果水果不存在,水果的顏色、重量、形狀或味道,便不能存在。水果是實體,這實體構成顏色、重量、形狀或味道的基礎。換句話說,依附體由實體獲得esse(存有的實現)。每個由實體和依附體組成的存有中,只有一個esse。Esse給予存有一致性,使它成為一樣東西,而不是一堆東西。
【眾生皆重要3】延長壽命還是推遲死亡?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48歲的若望,是末期腦癌病人,身陷嚴重痛楚,他的醫生哥哥已接受安樂死既不道德、更違反基督信仰的做法,也成功說服弟弟若望。可是,若望的獨生女卻不能接受爸爸的生命在倒數,她希望能用盡一切方法,繼續療程。出於對她的愛,她的父親已同意開始積極治療法。跟着醫生便問:我可以給我弟弟一切現有的醫療方法來保住他的性命嗎? 這醫生在要求的是「壞的死亡dysthanasia」。究竟「壞的死亡」道德嗎?符合基督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