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德蘭學校為慶祝建校六十週年,舉行一系列校慶活動。該校於2月13日上午在教育暨青年局的資助下,舉行了「天父佑中華 傳承報主恩──中華文化日」活動。開幕儀式由校董何知行神父、高燕嫦女士、聖善學校校長吳世華女士、校長盧桂芳修女、家長教師會及校友會代表於「百尺長幅」中即席揮毫,為學校寫下「幸福長延」的美句。
南蘇丹面臨饑餓的人不斷增長
(梵蒂岡電台訊)聯合國糧農組織、兒童基金會和世界糧食計劃署最近在聯合發布的報告中警告說,南蘇丹將有700多萬人面臨饑餓的危險。此外,上述機構對於5月起將有超過13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面臨急性營養不良的危險尤其表示擔憂。該報告指出,「由於長期的衝突導致糧食減產,阻礙了生計,致使饑餓總體狀況趨於惡化。」 在南蘇丹首都朱巴傳教的金邦尼女修會的埃萊娜.巴拉蒂(Elena Balatti)修女在接受訪問時,講述了南蘇丹的情況:「南蘇丹本身是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像是土地、廣闊而漁產豐盛的河流網域。因此,沒有理由要面對如此嚴重的糧食危機。儘管評估緊急情況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多數南蘇丹人民的日常飲食沒有保障。」
教宗方濟各宣布確認奇跡 教宗真福保祿六世和羅梅洛總主教即將列入聖品
(梵蒂岡電台訊)真福保祿六世教宗和羅梅洛(Oscar Arnolfo Romero Galdámez)總主教即將列入聖品。教宗方濟各週二(6日)接見了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Angelo Amato)樞機,授權該聖部頒布相關法令,承認因這兩位真福代禱而發生的奇跡。
敘利亞慈幼會代表親撰信函 交待現時大馬士革最新情況
慈幼會位於敘利亞大馬士革的代表Mounir Hanachi神父,上週三(2月28日)親筆撰寫信函,交待當地現時的情況。原文為意大利文,外媒翻譯到英文後,本報翻譯至中文【註】。 ————————– 親愛的朋友們, 我在寫這篇文章,因為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正經歷着非常艱難的時刻。在敘利亞這七年的戰爭中,一直如此,但最近的痛苦比從前更為嚴重。古塔——大馬士革外圍地帶,滿是伊斯蘭國聖戰分子以及其他試圖令敘利亞成為伊斯蘭教法的烏托邦式「哈里發國」(caliphate)的伊斯蘭分子——發射了許多導彈和迫擊砲,令首都大馬士革造成大量的傷亡,包括兒童及市民,不少學校都已經關閉。大馬士革全境都有宵禁。市民與兒童都被恐懼折磨。我們慈幼會的小聖堂也同樣暫時停止所有的活動。青年人通常乘搭巴士到我們的小聖堂,而這樣要他們通城過市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
教理圖解 — 信經 六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二)
新聞簡訊
耶路撒冷聖墓大殿重新開放 (梵蒂岡電台訊)耶路撒冷聖墓大殿關閉三天後,於上月28日清晨4時重新向朝聖者開放。據大殿的有關人士證實,大殿重新開放不久就有朝聖者前來。三天前,聖墓大殿的共同管理者決定關閉大殿,以示抗議以色列當局向教會徵收財產稅。 當地三大教會領導人是在以色列總理內坦尼亞胡決定凍結耶路撒冷市政府要求教會纳税,以及以色列議會審查教會向私人出售土地的法律提案後,決定重新開放祈禱場所。他們對總理的這一決定表示贊同。上述兩項措施導致教會團體以不尋常的方式選擇關閉聖墓大殿來表達抗議。據悉,耶路撒冷市政府要求的稅額約為5300萬歐元。 中東問題專家、米蘭宗座外方傳教會記者貝爾納代利(Giorgio Bernardelli)稱以色列總理的舉動是正確的;又表示,耶路撒冷市長的倡議「令人不安」。
LAUS TIBI, CHRISTE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與慈悲相遇】以一顆明悟之心去認清自己靈魂的本質(二)
「如何保持清楚思維呢?首先你要明白,清楚的思維不需要任何偉大的知識。它十分簡單,十歲的孩子也能做到。它需要的不是學問,而是摒棄所學;它不需要天份,而需要勇氣。欲至此境,必先放下一切所學,獲得如孩童般的純真心靈,把過去的經驗和種種定見固習完全拋於腦後,如此才能真正看清現實。」 「接著再進一步深入自己內在,檢視你對於人和情況的反應。你將因發現反應背後的偏執思想而驚駭不已。你回應的不是具體的人、事、現實,而是原則、意識形態、信念系統——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心理學上的;還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偏見——不論正面和負面的。請逐一予以審視,從你預存的觀念及投射中尋找使你遠離現實的偏見。”
談友誼之美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有誰聽過保羅.賽門(Paul Simon)填詞、與亞特.葛芬柯(Art Garfunkel)合唱的「助你度過難關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而不愛上這首歌和它的詞的呢?曲取自浸信會一讚美詩。我特別愛這幾句:當你需要朋友時,我會在你後面護航;我願做你橫跨惡水上的大橋…… 需要 完美的人生全賴有朋友。亞里斯多德曾問自己:沒朋友、誰想活?這哲學家解釋說:「人活着全靠友誼,一個人若沒有朋友,儘管擁有所有其他物品,他也不會願意活下去;友誼不僅是必要的,它更是美麗和值得尊敬的;友愛不需要公平,公平的人也需要友誼」(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
【速食哲學54】 那尊嚴呢?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上一次我們談論了我們的獨特性,個別性和個性。科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DNA中,99.99%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但.1%是獨一無二,即使孖生的也是如此。(當他們長大時會產生有少許轉變。) 每個人的獨特性包括身為男性和女性。在生物學中,「Y」染色體的出現或消失取決於這人是男或女。其實,男和女的分別不止於生理,也包括心理和靈性上。這分別對人類的存亡攸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