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5年的夏天從英國回澳門放暑假,8月尾某天望完平日彌撒後,偶然地認識主業團的一位成員的。介紹主業團給我認識的成員很熱情,當年我升大三不是回英國,而是去日本東京交換一年。於是該澳門主業團成員就介紹我給東京方面的主業團認識。其實在那之前,我在英國讀大一跟大二時都因為懶惰,而基本上沒有去望主日彌撒,每年暑假都在回澳門後辦告解,然後回英時又故態復萌。
香港舉行第三屆為生命步行 發起人華安祖:墮胎問題只能透過祈禱和守齋來解決
(本報訊)香港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喜樂生命和愛惜生命,3月25日(聖枝主日)聯合舉行第三屆「為生命步行」,呼籲社會尊重胎兒生命,逾百名教友及其他基督宗派的基督徒參與,公教藝人張衛健亦有參與。 遊行首先在灣仔天主教聖母聖衣堂集合,然後步行往灣仔家庭計劃指導會(下稱家計會),在門外分組祈禱後轉往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參與維護生命講座後解散。起步前,由香港教區陳志明副主教作分享,指出教會需要建立一個生命的文化:「傳統來說,今日(3月25日)教會慶祝聖母領報,今天舉行遊行特別有意思。生命有長有短,我們作為教友,即使是一分鐘,也是人、也是生命。」
「維護生命40天」創辦人復活節皈依大公教會
(天新社訊)來自美國的「維護生命40天」創辦人貝雷特(David Bereit),在天主教徒與妻兒的啟發下,宣布已在今年的復活節加入羅馬天主教會。 貝雷特4月1日於社交網站Facebook中寫道:「經過多年的祈禱、辨別,並與天主在不同事情上的『角力』後,在昨天的逾越守夜禮中,我與天主教教會有完全的共融了。」
教宗接見布雷西亞教區的青少年:追隨耶穌的夢想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週六(7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布雷西亞教區的大約3000名青少年。教宗勉勵他們效法他們的同鄉教宗保祿六世,擁抱耶穌的夢想。 教宗將目光停留在今年10月即將召開的以「青年、信德和聖召分辨」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保證世界主教會議正在朝著“聆聽”青年的方向做準備。也就是說,願意有所改變,一起行走。
新聞簡訊
教宗公布四月祈禱意向:為在經濟事務上負有責任的人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發布四月份的祈禱意向,呼籲全球信友在這個月,為在經濟事務上有責任的人祈禱。 教宗在視頻訊息中解釋,經濟不能只為了增加利潤而試圖減少勞動力,導致被排擠的人增多:「它(經濟)必須遵循商界領袖、政治家、思想家和社會夥伴所制定的『以人為優先』的途徑,並盡一切可能確保有尊嚴工作的機會。」
教宗接見慈悲傳教士
(梵蒂岡電台訊)來自五大洲的550多位慈悲傳教士,上主日(8日、救主慈悲主日)起開始在梵蒂岡舉行第二次聚會,並於週二(10日)上午在與教宗方濟各的會晤中結束活動。教宗在宗座大樓接見他們時,勉勵他們不要使天主的恩寵落空,或因自己的態度而使那些悔改的罪人遠離天主。
教理圖解 — 信經 六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六)
PENTATONIC TOCCATA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與韓大輝總主教談《天主教教理》(三)
文:陳思穎、林康政 問:《天主教教理》已頒布了25年,今天我們對《天主教教理》的運用和推廣,您覺得有沒有達到福傳及信德培育之目標和效果? 答:這個問題我實在難以回答!因為我並未做過一個清楚的研究,究竟各地方教會怎樣回應。反而,我更需要大家提供資料給我。 不過,讓我們記得1962年10月11日這個日子,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過了那麼多年,之後我們也看到有《天主教教理》的出現,是承接著這種精神。第一個要肯定的是,教會很堅定地認為培育是絶對需要,不單為教外的人士認識天主教的主要道理,也為我們這些教會內的信友皈依。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得,或者模糊地知道,這是不夠清晰的。這本書的出現就是針對這問題,不可以模糊,否則難以認真對待自己的信仰。教會對這方面確是很堅定的。
聖方濟各沙勿略傳教足跡 馬來西亞朝聖之旅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將於2018年7月21至27日舉辦「聖方濟各沙勿略傳教足跡──馬來西亞七天朝聖之旅」。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瑪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