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我﹑羅馬﹑「大學會議」(UNIV 2018)

我在2015年的夏天從英國回澳門放暑假,8月尾某天望完平日彌撒後,偶然地認識主業團的一位成員的。介紹主業團給我認識的成員很熱情,當年我升大三不是回英國,而是去日本東京交換一年。於是該澳門主業團成員就介紹我給東京方面的主業團認識。其實在那之前,我在英國讀大一跟大二時都因為懶惰,而基本上沒有去望主日彌撒,每年暑假都在回澳門後辦告解,然後回英時又故態復萌。

最初由於東京的主業團規模較小﹑東京天主教徒數量並不多,我每個月都會帶在東京認識的墨西哥人及波蘭人的天主教朋友一起去參加主業團的月省。因為這些活動及新認識的天主教朋友,令我重新有動力每星期日去望主日彌撒確保不會犯大罪。雖然當時我還未特別認識主業團的精神(神聖父子關係),只知道它提倡每人都能透過平凡事務成為聖人這個對當時的我十分衝擊性的概念!東京的成員也沒有特別地教導我怎樣去當更好的教友,所以當時我只是渾渾噩噩地參加月省。不過最起碼因為東京主業團的關係,令我再次有每星期去望主日彌撒(日文)。

在大四時回到英國後,開始跟蘇格蘭的主業團成員接觸。愛丁堡的天主教徒數量雖然跟英國其他地區的比較上來並不算多,但總算也有較多的參加者。而且由於月省裡的成員及神父都是英國本地人,英文沒有口音,所以較易明白每月的主題,令我開始有靈修增長。然後,澳門及蘇格蘭的主業團成員都有問我2017年的聖週要不要跟他們一起去羅馬參加UNIV(大學會議)。但由於當時的我還是處於渾渾噩噩的階段,雖然開始了多辦告解的習慣,但仍然未敢隻身前往羅馬去會合澳門的主業團成員參加UNIV,於是乎2017年的UNIV我並沒有參加。

學士畢業後我決定繼續在愛丁堡修讀碩士,在回到澳門的暑假,澳門的主業團成員問我有沒有每天念玫瑰經及省察。當時是我第一次聽到這些他們日常生活會做的靈修。當時我還是不以為意,直到我回澳門的母校陳瑞祺永援中學探訪吳如琴修女時,她很高興我還保有信仰,亦贈送了一條玫瑰念珠給我。經此契機,我開始了自己一個人在家裡或者在街上時試念久違的玫瑰經!

誰不知開始念之後,就開始感受到玫瑰經的效能!發現自己開始更加想認識耶穌基督。於是便不自覺地開始多讀聖經,去溫習自中學以來便少讀的福音,也開始了讀澳門主業團成員給我的天主教靈修電子書,開始學習到更多以前學校沒有時間教的道理跟神學知識,愈來愈愛天主。然後,這次主業團的成員問我要不要去參加2018的UNIV時,我一口答應了一定會去,因為我想去見更多導人成聖的主業團的成員!

於是,2018年3月24日,我跟蘇格蘭主業團的一名成員一起飛到了羅馬去參加UNIV 2018—今屆主題是「重新思考未來」!第二天(25日)便去參加了在聖伯多祿廣場由教宗方濟各主持的聖枝主日彌撒。第一次踏足聖伯多祿廣場及大教堂﹑第一次親耳聽到聖伯多祿的繼承人教宗的聲音﹑意識到我站在兩名宗徒(聖伯多祿及聖保祿)殉教的土地之上,都令我感動無比。我不禁呼喊一句: Credo in unam, sanctam, catholicam, et apostolicam Ecclesiam!(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這趟旅程的重點是3月27日的UNIV大學會議。今次的我是作為一名聽眾去參加。在裡頭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友學生,他們展現﹑見證及融會貫通自己的知識和信仰,給聽眾帶來新的認識!其中我最有共鳴的,是來自美國聖母大學的三位美國人學生的演講:「陽剛﹑科技﹑虔誠:美國的90後天主教教友」,講述現時教會為取悅偽女權主義及現代化,而把彌撒聖祭的焦點由神聖的儀式轉化為社交性質的聚會,令到很多教友迷失了方向,對彌撒及聖體都失去了應有的尊重,失去了對彌撒裡應有的「神聖沉默」。在大學會議及整趟旅程裡,我認識很多不同各地的大學生,讓我重新認識到耶穌的公教會的確是普世的教會。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

然後,在此趟旅程裡,我也學識到祈禱的重要性及其力量。在這趟旅程裡,團長都會定時定候的帶領團友進行晨間默想﹑靜默祈禱﹑念玫瑰經﹑睡前省察。在這些祈禱裡,我學會了祈禱並不只是為自己向天主祈求,而是也要為身邊的人及不認識的人祈求──教宗﹑范康仁蒙席﹑教友及非教友朋友﹑團友﹑陌生人等等。經過這些祈禱,我發現自己變得比較少自我中心,更加懂得為身邊的人和事著想﹑祈禱。我覺得自己個人有了很大的轉變,而我也決定要把這精神延續到旅程之後的自己,繼續無時無刻為他人祈禱﹑把自己的工作也轉化為一種獻給天主的祈禱。祈禱也是讓我們去傾聽天主的聲音的機會,在精神祈禱的沉默之中,人方能聽到天主的聲音,理解天主的旨意,去做天父喜愛我們去做的事情。

最後,在 UNIV及羅馬認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教友,也在羅馬及英國的世俗化中感受到我們即便為平信徒,也應該響應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重新帶出的基督徒應有的精神──「平信徒福傳使命」。我們作為平信徒,在現今的世俗社會,宛如回到了公元第一至第三世紀時,屬於社會內的小眾﹑被輕視的一群。我們應做的事,是做好自己基督徒應有的本份學懂去愛人,學習自己的信仰﹑如何給非信徒的人解釋,換言之是要戴上信德的盾牌去作基督的勇兵去跟潮流搏鬥。同時間我們也要不忘給身邊的人展示天主的愛。因為福傳的本質是「展現天主的愛」。聖保祿宗徒說到: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格前 13:2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