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苦難聖枝主日 今天,是四旬期第六主日。這主日,「稱為『主的苦難聖枝主日』,標誌着聖週的開始。聖週的目的就是紀念基督的苦難,以基督榮進耶路撒冷開始」(《禮儀年及羅馬年曆總論》第30-31號)。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朝聖.回家】聖雅各伯與我
文:余寶珠 編按:疫情令全球各地處於「封城」般的狀態,教友們不如以往般能到處朝聖。本報早前刊登過有關「聖雅各伯之路」的分享,現再整合內容,為各位讀者帶來更多有關「聖雅各伯之路」的歷史與背景,期望疫情過後能重捨朝聖、回家之路。
【向日葵之歌】你是我的
文:羅芷芬 「主,天主,讓我察覺到祢的慈愛臨於我的生命中」是「日常生活與主相遇」默禱聚會的第一週禱詞。我和組員被邀請在那特定的一周祈求恩寵去發現主如何臨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速食神學】(120)教會為何為嬰孩施行洗禮?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誰可以領洗?教會說:「凡未接受過洗禮的人,都可以接受洗禮」(《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7點)。每一個未領洗的人都可以接受洗禮,因為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天主是最愛我們和仁慈的父親,祂想我們回歸父家,在那裡,祂等待着我們,並為我們準備了很多驚喜。
【聖言之光】新的心 新的生命
文:梁展熙 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在過去的數個主日,禮儀向我們呈現了基督的數個形象,作為我們反省的材料:基督是為新聖殿、天主上智,以及天主的德能。就好像曠野中的大蛇一樣,祂被高舉在木架上,並成為了所有人要藉信德舉目仰望的生命之源。今天,禮儀讓我們讀到基督作為麥的種子,只有經過死亡才能結出果實。
大聖若瑟是我們的模範
教宗方濟各去年訂立「聖若瑟年」,本報現節錄由耶穌會士馬駿聲神父撰寫的神修書目《大聖若瑟》,供各位讀者參考,歡迎各教友帶到祈禱中,默想大聖若瑟的氣質與德行,好好準備他的瞻禮,善度「聖若瑟年」與家庭年。
【心筆在言】堂區與大學(1)
文:Joshua Un 筆者按:這個主題將會以一連五篇的文章探討關於兩種不同的教友生活。其內容不乏筆者自己的經驗反省,也同時離不開理性的分析。而最重要的支撐是祈禱。
【向日葵之歌】主是共行
文:羅芷芬 耶穌五傷慶日,靜修院來了一羣來自不同背景和經歷的同行者,和我一樣,是基督身體裡的一個細胞,是過去、現在、未來無數朝聖者中的一份子,既卑微又強大,渴望在結伴同行下展開「主是共行」之旅。
【速食神學】(119)怎樣才能使一個人的洗禮有效?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在《速食神學》第114篇中,我們談論過每一件聖事由能夠觀察、看見、觸摸和聽到的標記所組成。 我們也說過這些標記對聖事尤其重要,因為如果缺乏其中一項,聖事就會無效。傳統上,每一件聖事中的標記的分類如下:
【聖言之光】天主如此愛了世界!
文:梁展熙 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在這主日,禮儀讓我們繼續反思基督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尤其突出的圖像,就是祂就是被舉揚的那位,並是我們藉以獲得永生的那位。主題方面,今天的重點是:天主的慈悲。讀經讓我們從三個角度來默想這主題。首先,天主的慈悲是豐碩的;緊接着,是天主的慈悲將把我們舉揚;最後,我們藉着被天主的慈悲所舉揚而領受天主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