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筆在言】安貧樂道,流連忘返

文:Joshua Un 「安貧樂道」這個成語出自《文子.上仁》,是道家的經典之一。原意是形容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處世態度。不是消極「躺平」,而是不被現世的價值所束縛,從而可以安然地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種種的挑戰。我們只滿足於這種境界的生活嗎?世間是讓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作為基督徒,在這變幻莫測的塵世中,我們追求甚麼呢?我們想停在哪裡?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的莊田】在陶工的手中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上主有話傳給耶肋米亞說:『起來,下到陶工家裡去,在那裡我要讓你聽到我的話。』我便下到陶工家裡,見他正在輪盤上工作。陶工用泥做的器皿,若在他手中壞了,他便再做,或另做成一個器皿,全隨陶工的意思去做。於是上主的話傳給我說:『以色列家!我豈不能像這陶工一樣對待你們?——上主的斷語——以色列家!看,你們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樣。』」(耶18:1-6)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梁展熙博士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聖言之光】知己為弱.為強之始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在常年期內,禮儀中的讀經讓我們繼續默想耶穌是誰。今天,我們看見耶穌穿起了先知的沉重長袍。而禮儀為我們所選的這幾篇讀經,則為我們勾勒出這位天主的使者的輪廓,並向我們描寫了一位先知所要面對的拒絕和敵意。同時,讀經二也提及我們常聽到的「軟弱中的力量」。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若瑟的特別事件與敬禮】(2) – 聖若瑟三十三天奉獻

文:陳思穎、珥法達教理培育委員會 聖若瑟三十三天奉獻是由美國的Donald Calloway神父所撰寫和推動。Donald神父有多年的牧民經驗,在施行修和聖事和神修指導中,他發現很多人都遇到家庭和婚姻的問題,特別是與父親的關係。他察覺這個問題很嚴重。於是,他決定要在教會中,找一個父親的角色,那別無他選,當然是聖若瑟!但是,他並不知道要怎麼做。所以他便決定寫一本書,一本實用的書,用三十三天的時間,每一天以聖若瑟的德行作默想和祈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梁展熙博士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聖言之光】生死大權之要:讓人活.使人不死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這主日的讀經使我們可從另一個角度來就耶穌的基督身份作默想。在上主日,禮儀選讀讓我們面對耶穌的大能,目瞪口呆,因為祂能夠支配造物主的力量。今天,我們則看見祂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權。更重要的是,《谷》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耶穌,不僅是個使我們驚歎不已的人物;祂的慷慨應更能夠激起我們在生活中效法祂,大方地助人脫離困境。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生命最後的禮物

文:余碧雯醫生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 醫療科技不斷發展,現代醫學對人生、老、病、死之干預與操縱,引發各種困惑人心的道德倫理問題,如:人工受孕、墮胎、安樂死……等。日前刊登中已有公教醫生就「安樂死」問題作出了詳細闡述,並表明安樂死只是一種「虛假的慈悲」。生命是天主的恩賜,我們只是生命的保管者,因此我們絕對不准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摧毀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生死時刻的決定,應該完全放在天主的手裡;因此「安樂死」絕對是天主教會所不容許的。對於末期病人真正的憐憫,是要求人要在彼此相愛和互相扶持下,不分個人的身體機能或外表,給予患者關懷與照顧,協助他們在尊嚴和平安中,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刻。而我們亦認為人的最高目的是在於與天主建立永恆愛的關係;因此,末期病人應當得到親人祈禱的幫助,親人們亦應留意在適當時刻去協助病人領受聖事,為準備他們去會見生活的天主。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向暴力說不】 (1) 暴力、非暴力、戰爭

文:Fausto Gomez OP譯:何紹玲 人們通常把暴力理解為用武力、道德或結搆性力量去控制、操縱人或社會群體。暴力似乎在這世上,是一種不可救藥的病毒。我們每天讀報紙、看電視新聞,「暴力」這個詞會反覆呈現眼前,全都被不公正、貪污、謀殺、恐怖主義、戰爭、環境遭受破壞;對兒童、婦女、移民、難民、長者、窮人的暴力行為籠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