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這主日的讀經使我們可從另一個角度來就耶穌的基督身份作默想。在上主日,禮儀選讀讓我們面對耶穌的大能,目瞪口呆,因為祂能夠支配造物主的力量。今天,我們則看見祂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權。更重要的是,《谷》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耶穌,不僅是個使我們驚歎不已的人物;祂的慷慨應更能夠激起我們在生活中效法祂,大方地助人脫離困境。
這位納匝肋人耶穌,能夠觸及生命的最深處,把那年青女孩從死亡的手上拯救出來。而這同一位來自納匝肋的人,較早前就曾在被群眾推擁之時,感受到祂內在的一道治癒的力量從身體離開,治好了一位長年受苦的婦女。在讀到這些敘述時,我們也許不禁會借用船上的宗徒們的說話,想道:『祂究竟是誰?竟然連人的生和死都要聽祂的命令?!』。因此,在面對危難時,我們可滿懷依恃地向祂禱告,正如《天主教教理》告訴我們:
「在耶穌傳教期間,人們向祂作的祈禱,都獲得祂的俯允,就是透過奇跡,一些提前顯示祂死而復活之德能的記號:祂俯允以言語表達信德的祈禱(癩病人,雅依洛的女孩,客納罕婦女,右盜),或俯允靜默中的祈禱(抬癱子的人,觸摸祂衣裳的血漏病婦人,罪婦的眼淚和香液)。瞎子懇切的請求:『達味之子!可憐我罷!』(瑪 9:27)或『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罷!』(谷 10:48)教會把這些呼求句重用於傳統的耶穌禱文中:『主,耶穌基督,天主子,可憐我罪人!』耶穌常答覆懷着信德而求祂的人,無論是求病癒或求罪赦:『平安回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第2616號)。
的確,即使當我們身陷死亡的困局時,唯有祂能夠引導我們邁向生命。祂關心每個人是否活得好(well-being),甚至連那些社會都不太重視的人——按當時的習俗,包括婦女和兒童,長期病患,那些看起來奄奄一息、了無生氣的人——祂也關心。祂與死亡為敵,因為祂就是生命。祂與死亡抗戰,最終勝利歸來,並以讓他人也重拾生命來慶祝祂的勝利。正如《教理》中提到的:
「在最後一天,耶穌自己將使那些曾經信從祂、吃過祂的肉、喝過祂的血的人復活。祂在世時已給了復活一個標記和保証,就是使一些去世的人活過來,並以此宣告祂自己的復活,不過祂的復活屬於另一層面」(第994號)。
天主對我們的慷慨應該驅使我們對別人也同樣大方。我們所領受的那些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美好的恩寵,我們必須與那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那些被病魔或貧窮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人,那些人生一直被不幸纏繞的人,分享我們白白得到的恩典。既然我們已藉天主愛的碰觸而得到痊癒,我們也應同樣讓我們的愛碰觸到別人。基督對我們的愛驅使我們在面對有需要的人時坦然施予。事實上,假若我們真正地追隨基督的榜樣到底的話,我們不單只是向有需要的人施予些甚麼,我們甚至要讓他們從我們手中取去一些甚麼。有時候,這意味着我們要與他人共享物質上的資源;有時候,這意味着在服務他們時,我們的能量會竭盡。可是,這些都是基督為我們立下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