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如果以答唱詠中「敬畏上主,遵行祂道路的人,真是有福!」作為關鍵,便可把今天的各篇讀經連結起來。誰是那些敬畏天主,正在天主的道路上行走的人呢?就是那些在基督內藉着婚姻結成夫婦的人,就是那些成了基督的弟兄姊妹的人,就是那些好似孩童一樣接受了天主國度的人——這些人都正走在天主的路上。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文學巨人托爾金: 每名平信徒的榜樣
堅持每天參與彌撒聖祭文學巨人托爾金:每名平信徒的榜樣 文:Siena 20年前,《魔戒》電影系列登上大銀幕,風靡一時,而不少人也自此開始認識《魔戒》的原作者托爾金(J.R.R. Tolkien)。各位又是否知道,其實托爾金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呢?筆者早前閱讀托爾金的傳記,細看後再作資料搜集,期望與各位讀者分享這位平凡的信友、偉大的作家。(如資料有誤,歡迎更正賜教) 這位公教作者原籍德國,家族祖先大部分是工匠,原居於德國。十八世紀後期,整家移居到英格蘭。托爾金(Tolkien)這個姓氏的德語「Tollkühn」近似發音,有愚勇之意。
公教青年論「愛」(1)
我們明白,愛的前提是喜愛真理。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具體實踐的關係,當我們愛我們的兄弟姊妹時,我們就是實踐了愛。 在此,愛的真理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觀念而已,愛的真理是道德的真理,它在我們和他人的生命中具體化。 換句話說,愛的真理遠超過一個冰冷的概念、這概念源自對道德規範的責任認知;人能彼此相愛就是真實而具體的人生意義,也是人的神聖之處,是天主愛的旨意。
【速食神學】(145) – 好的聽告解者需要甚麼元素?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基督把和好的職務託付給祂的宗徒們,他們的繼承人——主教,以及主教的合作者——司鐸,讓他們成為天主仁慈和公義的工具。他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行使赦免罪過的權柄」(天主教教理簡編》第307點)。 《天主教教理》第1465點的文字值得司鐸反複默想:「司鐸在舉行懺悔聖事慶典時,所完成的職務,就好比尋找亡羊的善牧,為人包紮傷口的慈善撒瑪黎雅人,等待並迎接浪子回頭的慈父;也如同一位正義的法官,無所偏私,作出公平而仁慈的判決。簡言之,司鐸是天主憐愛罪人的標記和工具」。
【中年為機】(8) – 思索自己的靈魂
文:Nicolau 容格心理學帶有宗教及靈性的向度,他認為,對死亡的覺醒是中年時期一個必要而艱鉅的任務。同時,中年人是需要更多關注自己的家庭關係、靈性上的發展或其他更富有人文價值的事情上。他也指出心理學發展的目標其實就是真我的實現(亦即個體化過程,Individuation)。有宗教學者認為,真我就是我們心靈深處的天主。換言之,若果找到天主,就可以完成個體化過程,反之亦然。
【聖言之光】服務 以天主之名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今天禮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道當下十分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誰有權以天主之名來侍奉呢?讀經為我們給出兩個看似截然不同但其實互為相關的答案:他們應得到信友團體的認可;他們應蒙聖神的呼召。除此以外,今天禮儀也附帶一個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富有的人的絕境。
【孟高維諾主教】(1) – 天主教傳入元朝時期的背景
孟高維諾主教——首位來華的天主教傳教士(1)天主教傳入元朝時期的背景 文:段春生神父 先談談元朝時期歐洲教會的背景。自七世紀伊斯蘭興起之後,迅速以武力控制了中東地區的基督宗教的發展中心,歐洲的基督徒到聖地朝聖變得幾乎不可能。公元十一世紀,正當中國宋待的神宗皇帝在位期間,一股回教的勢力——塞爾柱土耳其人在中亞一帶崛起,這些游牧的土耳其人摧毀了波斯和敘利亞等國家的阿拉伯文明,迅速在中東一帶擴張,短期內帶來了世界歷史的大變局。塞爾柱土耳其的穆斯林比以往的穆斯林在信仰方面更為狂熱,反對基督徒經過他們居住的地區前往聖地朝聖,逼迫和屠殺事件時有發生。同時,他們以強大的武力步步緊逼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引起了東羅皇帝和教會團體的恐慌,皇帝派遣大使前往羅馬,向教宗求援。
【速食神學】(144) 有效的告解需要甚麼元素?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天主教教理》第1447點對懺悔聖事的儀式給予了一個簡要歷史。 「許多世紀以來,教會在應用這由主所交付的權柄的具體方式上,已有不少變化。在最初幾個世紀裡,如果基督徒在領洗後犯了特別嚴重的罪過(如崇拜偶像、殺人或姦淫),為求和好,他們須遵守一項極為嚴格紀律,即懺悔者在接受和好之前,要為自己的罪過,公開做補贖,往往為期多年。收錄於這類『懺悔者之行列』中的(只涉及某些重罪者),只有少數,而且在某些地區,一生只有一次機會」。
【心筆在言】淺談加爾默羅會歷史(2)
文:Joshua Un 從創會之初,會士們從當時的耶路撒冷宗主教聖亞伯爾手中獲賜會規,然後經過數任教宗的修改和批准後,第一個屬於加爾默羅會的會規終於出現,它被稱之為「原初會規」(The Primitive Rule)就此誕生。【註】直至十三世紀末之前,雖然會士們沒有這個完整的會規,但是他們以原初隱修的精神在聖地,過着簡樸的生活,為的是尋求天主。但因戰事的原因,修會被迫遷至歐洲。為了適應當時的環境和文化,會士們懇求教宗修改會規,最後在1432年修改了最初的會規,出現了一個新的會規——「緩和會規」(Mitigated Rule)。這一修改引來了這篇文章的主題——改革。
【中年為機】(7)《愛的喜樂》
文:Nicolau 在看此文章之前,筆者邀請大家先上網,搜尋及閱讀教宗方濟各在《愛的喜樂》論家庭之愛宗座勸諭中有關牧民建議的講論(239及240號),以了解教會如何看待一個人的舊創傷。教宗在短短五百多字裡,簡單而直接地勾畫出不少家庭及個人心理困擾成因的輪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