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我們已經談論過天主是永恆的,因為在祂內沒有變化,因此不受時間的限制。但是這樣會出現一個新問題。如果祂的存有不會改變,祂的思想便不能改變。如果是這樣的話,祈禱又有甚麼用呢? 聖多瑪斯阿奎那在《神學大全》(第2集第2部,第83題,第2節)中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詢問人祈禱是否合適。他提出了三個異議。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心目在天.腳行於地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耶穌升天節 教會禮儀忠於重構的歷史時序,於是在逾越節後的四十天,慶祝主耶穌的升天【當然,為切合現代社會的牧民需要,教會禮儀容許各地區把耶穌升天節移到復活期第七主日慶祝,澳門教區即為一例】。然而,我們不應過份著重於時序的問題,畢竟那只是天主聖言的永恆啟示向在歷史中行進的子民漸漸呈現,讓我們能逐步領會接受的方式。
【速食神學】(33) 如果天主是永恆的,那祂應該很老吧?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在《速食哲學》專欄中,我們談論過,變化是潛能轉為現實的過程,由「可以但仍未是」到「已經是」。所有創造物,包括天使,也有一些潛能,因此會出現變化。但為天主卻不是如此。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三十三章: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在上一章,我們關注到小小兄弟會和精神主義方濟各會。同樣我們亦提過埃可(Umberto Eco)大作玫瑰之名(Il nome della rosa)。那時代所發生的事震撼了基督徒的世界,特別是教會高層。他們猛力抨擊,但同時亦憂心忡忡;而對立的民眾,為着宣揚的神貧及跟隨基督和門徒,卻顯得振奮。為着安撫羊群及掃除異端,於是便出現了宗教裁判所。但這裁判所惡評如潮,因為犯下了很多極端及錯誤,混亂和詮釋上的犯錯,徒添笑柄。
【論盡家庭】(2.7) 婚姻及家庭舞蹈:背對背地互相拉扯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他們不但不側耳細聽,反倒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耶肋米亞7:24) 丈夫說:「多年來,我不斷的努力,不斷嘗試改變自己甚至我的家人去迎合妳,但妳總是看不見……我低聲下氣的跟妳說:『妳不要再聽那些所謂媽媽群組、其實是八婆圈裡的人的意見了。因為她們都是婦人之見,說的完全沒根據、也不科學,只是一大堆是非、廢話而已。』但妳卻從不聽我的!」 太太反駁說:「你兇神惡煞,殺氣騰騰的要我跟朋友絶交,這算是低聲下氣嗎?你總是要我順從你,但你有沒有聽我的呢?那麼多年來,從我們結婚開始,我就好聲好氣地提議我們一起上課。我們教會有很多很好的培育課程、夫婦班、講座、避靜、朝拜聖體…很多教友都讚好。即使你不相信我,你也應相信眾多好人的口碑呀!難道他們都是傻瓜?世上只有你最聰明?你記得多年來你怎回應我呢?你從來不答應我,總說這些活動很悶、無用、無聊。但你永遠又不參加、不開放,那麼,這些活動對你來說怎會不沈悶?怎會有用?就舉梁先生的課程為例,我花了多少努力才拉到你來參加!你自己也說這課程有用呀!如果你肯聽我講、早點參加課程、學多點知識,我們就不會弄到這地步。」 丈夫說:「妳說得對呀!梁先生的課程當然好,因為他是專家,說話有根據呀!不像妳那些姨媽姑姐,只懂搬弄是非,不知所謂……妳只是聽妳的所謂專家的意見,那妳有沒有聽過我的意見呀?我到底有沒有把我,即妳的老公,放在眼內?好,妳也說梁先生說話有道理,但我又不見妳有跟着他的教導在生活中實踐……」 我對夫婦說:「請你們不要拉我落水,好嗎?」 * * * 有些夫婦的相處方式是面對面、有的是一個背負起另一個、有的相擁在一起、有的一高一低、有的互相疏離,而很多夫婦是互相背對背的互相撐着。 台灣繪本作家幾米在他的一本以愛情為主題的《你們我們他們》作品中,畫了一雙男女,互相背對背的依偎着,更好說是支撐着。幾米寫道:「當我們決定就這樣荒唐靠在一起,悲劇已然開始。我重心漸漸地移到你身上,而你的平衡也依賴着我的重量,我們畸形地相依偎着,一如我們殘缺的愛情,誰也不會倒下,卻誰也母站不直,誰也不能離開誰了……」 一對或情侶或夫婦,各人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擁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理念,自然不過地兩人有不同的價值觀、眼光、優次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如果大家都開放、具彈性、兩人可以互相補足和訓練、成為團隊。但當兩人自顧自己的關注和視角,他們容易會忽略、不理解、甚或否定對方的觀點、繼而互相想把對方拉往自己的一邊,產生權力鬥爭。在互相不斷拉扯仍不得要領之下,兩人容易轉向逃避、彼此疏離、各自生活、孤單寂寞的感覺油然而生。 俗語有云:「贏得道理,輸掉關係。」基本上,我們都想對方聆聽、明白及接納自己的意見。因此,我們往往以提升聲調語氣、擺出強硬姿勢、衝擊對方的底線、矯正對方的錯誤,希望藉此可以改變對方。可惜,這些都是錯誤的方法。 我們可以用下列三個原則,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觀點。 一、當表達感受,看法和經驗時,不要使用指責或攻擊性的說話、包括語氣、身體語言,高高在上的姿態。採用柔和的表達方式使對方放下防衛,從他的世界出來,跟自己一起找到共同點。 二、每次交談只專注於一個問題。一對夫婦要處理的問題的確很多。雖然我們很想爽快、決斷地、即時地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我們越想在短時間解決越多的問題,可以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每次商討只專注並深入地討論於一個事件,,成功的機會越高。 三、辨認及保護伴侶的爆發點。不管我們是否喜歡或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有死穴,只要這些死穴受到刺激,我們的情感會爆發、變成非理性、衝突更可能隨之升級。期望自己或伴侶放下過往的經歷、陰影和切除爆發點是不切實際的。相反,我們可以用憐憫、温良的方式來保護伴侶的爆發點、避免衝突惡化。 背對背的依偎能我們看不見對方的容貌、需要、觀點、脆弱。如果大家能轉身相望、開放地認識對方,那麼,儘管兩人是何等難以相處,相方仍可以努力地建立關係。否則,我們可能會以為對方冥頑不靈、以自己的知識或「真理」傷害對方、破壞關係。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六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14:23-29 今天的讀經反映出基督徒真正的生活。讀經一中我們看到,即使是相同信仰的基督徒在一起時,還是會面臨許多衝突、問題與矛盾。這樣的矛盾與衝突,如果能妥善處理時,我們就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裡,更深入地了解信仰的真實含義。假如我們無法認清聖神的帶領,我們就會意見不合,甚至產生分歧。然而,不論是平靜還是衝突,它們卻有共同之處。它們提醒我們天主用不同的方式和我們說話。透過天主聖神,透過耶穌離開門徒之後所派遣的那位聖神,他會繼續與我們同在,與他的教會同在。「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要向耶穌證明我們的「愛」,就要遵守他的「話」,這樣我們也能體會到天父的愛,並且天父和耶穌也會為我們安置住所。如果我們將耶穌的聖言謹記在心,他的話就足夠引導我們的生活,並為我們指出正確的方向。
【聖言啟航】人間有愛.天上光榮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新的聖城耶路撒冷,是「天主與人共住」的地方,是我們在上週的讀經中已聽到過的「美麗新世界」。不過,《默》作者的用意,並不盡然是在預言未來所發生的事的細節,更有可能的是借這屬於未來「美麗新世界」的圖像來展示出他眼前的實況。事實上,今天禮儀一再強調的是,這個由天主建立的『烏托邦』已然臨在於我們中間。天主與人共住之處,其實並不只是在天上的新耶路撒冷,更在每一個實踐基督聖言——愛的新誡命——的人心中。因為,基督的話並實並不只是來自祂自己,而是來自那派遣祂來到人中間的天主父(若13:24)。
傳頌主愛至萬代(12)
文:阮美芬修女 進修會的日子漸漸迫近,我的最大擔憂是如何將消息告知國內的父母,他們一定不能理解修道生活的意義。他們除了擔心我的前途,最大的憂慮還是家庭的經濟,尤其是生病的父親的醫療費用。經過祈禱反思後,我決定不向父母提及我進修會的計劃,我將決定告知外婆及舅父母,請他們不要驚動我父母,以免引起不良的後果。
【聖言啟航】新天新地.由愛開闢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新」是個有魔力的形容詞。它幾乎主宰了廣告中的口號和噱頭來吸引消費者。但同時,它也在聖經的不少段落中出現,表達出人類的終極盼望。基督信仰的思想是建基於舊約和新約,舊約的天主選民和新約的天主子民的對比;以及建基於藉著從舊而會死的生命到新而永恆的生命的逾越(=洗禮)和遵守新的法律(而擯棄舊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帶著已被終極更新的心態來活出我們的人生。在今天禮儀的聖經選讀中的「新天新地」和「新的耶路撒冷聖城」的圖像,就是用來描寫這新的心態和生活角度。之不過,怎麼世上一切仍看似陳舊迂腐,而非新生不息、活力充盈?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五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13:31-35 復活節讓我們經由復活的主基督體驗並慶祝新的生命,但「新生命」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我們有注意到任何的改變嗎?還是復活的經驗只是稍縱即逝呢? 今天的福音指出了耶穌傳教的核心和基礎,更指出了耶穌受難前留給門徒們最後的訊息。是怎樣的訊息呢?要我們遵守十誡和道德規範嗎?叫我們每個周末都要參加彌撒與和好聖事嗎?是要我們盡心盡力去愛天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