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世界窮人日:不要忘記非洲薩赫勒地區的苦難

(梵蒂岡新聞網訊)受政治不穩定、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聖戰組織的恐怖襲擊、氣候變化而導致乾旱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非洲薩赫勒地區似乎比其它貧困和營養不良的地區遭受的打擊更大。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辦公室提供的數據,今年該地區有2400萬人需要援助,這是該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數字。此外,超過400萬人流離失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徐光啟的靈修生活】(1) 徐光啟的背景

文:段春生神父 在明末時期,朝野動盪,危機四伏,帝國大廈搖搖欲墜之際,徐光啟這位具有強烈責任感及開放意識的士大夫,為力挽大明帝國之狂瀾,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他畢生致力於科學技術的研究,勤奮著述,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的積極推動者,為十七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所寫的《農政全書》更是家喻戶曉,使後世受益無窮。以往人們只知道徐光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卻忽略了他的另一個重要身份——一位卓越的天主教徒。縱觀他的一生,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與其信仰息息相關。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六十八章:社會問題 (II)

文:Vitor Teixeira譯: 余漢釗 十八世紀目睹了世俗化、反神職、激烈的反基督教運動的崛起及穩固下來,特別是從知識分子之中開始,而伸展至群眾以至整個社會。基督教會不再受哲學家及學者,甚至受社會大眾所尊重。真確或似是而非的矛盾及其壞影響都加諸教會身上。教會還被指控為社會進步及現代化的絆腳石,更被視為傳統及保守分子。必須要把教會隔離或邊緣化,把它的影響削弱或消除,起碼減至最低。一切都是以進步為前題。世俗化的年代已來臨。但是由誰來管理這新社會?誰來照顧那些被進步和現代化巨輪,以及工業社會和不公平對待所邊緣化了及遺棄的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向日葵之歌】代禱的力量

文:羅芷芬 「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瑪25:45)。誰是「最小中的一個」?我又可為最小中的一個做些甚麼?在這段追思已亡者的日子裡,腦海中浮現了一幅鬱金香的圖像,每朵鬱金香舉心向上,代表着一聲聲為亡者及為他人奉獻的祈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筆在言】愛與責任

文:Joshua Un  標題引自聖若望保祿二世早期的著作《愛與責任》(Love and Responsibility)。這本書不是一本「閒書」。「閒書」指的是那些可以一邊喝着咖啡,一邊悠閒地閱讀的書,不求摘寫筆記,只望樂其在中的書。此書不「閒」的原因是在字裡行間,尤其是在第一章,隱含着豐富的現象學思想【註】。此書對性倫理最基本的理解是基於這個哲學思想,加上這思想十分難懂!所以,此文希望以一些簡單的例子,來帶大家領略這本不「閒」的書本背後的哲學思想。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105)我們的身體有「將來版」嗎?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人死後,身體會開始腐化(參閱《天主教教理》第997點)。 從哲學的角度看,靈魂(身體的實體形式)使身體合一。死亡時,身體和靈魂將會分離,身體因此喪失合一性。它會開始分解:先前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的每一個實體,屆時會獨自存在,並從其它實體中分離。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關懷弱小有需要者 審判的最終標準

文:梁展熙 甲年耶穌君王節 厄則克耳先知大概是在主前598年被充軍巴比倫的首批流亡猶大精英之一。他的著作,歷時逾廿五年,從宣告南國猶大達味王國的崩塌逐步轉化為天主將把祂的子民領回應許之地的承諾,以撫慰人心。在《則》第二十章中,先知重新述說以色列的歷史,並從中看出天主即使在人一次又一次的反叛過後,卻仍然願意出手拯救。及至第卅四章一開始,厄則克耳便引用上主的說話,宣告那些沒有完成使命,沒有好好照顧天主子民的以色列假牧人是有禍的。因為他們辜負了自己的使命,上主現在許諾:「我要親自照顧牠們」;「我要親自牧養我的羊」;以及「〔我要親自〕叫牠們躺下」。今天的讀經一(則34:11-12, 15-17)告訴我們,天主不會因為人的失敗而灰心。儘管我們每個人在完成天主交託給我們的使命時都有所缺失,但天主的計劃最終仍將得以實現。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專訪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 透過本地朝聖遊,喚起教友勇於面對逆境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下稱朝聖協會)多年來舉辦朝聖團,讓本地教友能多一個渠道學習外地的教會歷史與發展,同時亦提供導賞服務,讓到訪澳門的遊客,認識澳門天主教的歷史與文化。但2020年的疫情,令朝聖協會的一切服務叫停,令協會大失預算。本報有幸訪問協會幹事李梁潤琼女士(李太),分享這一年為她的另類成果。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耶穌聖嬰兒童醫院召開線上會議 「不應捨棄臨終病患,而是陪伴並保護他們的人性尊嚴」

(梵蒂岡新聞網)聖座耶穌聖嬰兒童醫院上週三(4日)下午舉行了線上視頻會議,旨在解釋聖座教義部發表的《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信函,內容是關於對生命處在危急和末期病患的護理關懷。當疾病不再有被治癒的可能時,不應捨棄病患,而是在末期病患離世的時刻陪伴並保護他們的人性尊嚴,這是本次會議反思的重點。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大舉行傳統西式書籍裝幀與修復展覽

(本報訊)由聖若瑟大學及澳門文物保存修復學會聯合主辦,澳門設計中心協辦的「傳統西式書籍裝幀與修復——學生成果展」,於上週六(7日)下午三時在聖大青洲校舍黃昇雄展覽廳開幕,典禮由聖大副校長Kevin Hannam、澳門設計中心執行長馮文偉、聖大圖書館館長Francisco Peixoto、澳門文物保存修復學會陳志亮及學員代表沈海洋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