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思穎、珥法達教理培育委員會 意大利西西里島有一個「聖若瑟桌」的傳統。 聖若瑟是西西里島的主保。西西里人在每年的3月19日聖若瑟瞻禮(意大利的父親節),都會以隆重的敬禮慶祝。在這天,富有的人都會捐獻予貧困者。而傳統的禮節上,各人都要走近聖若瑟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心筆在言】安貧樂道,流連忘返
文:Joshua Un 「安貧樂道」這個成語出自《文子.上仁》,是道家的經典之一。原意是形容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處世態度。不是消極「躺平」,而是不被現世的價值所束縛,從而可以安然地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種種的挑戰。我們只滿足於這種境界的生活嗎?世間是讓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作為基督徒,在這變幻莫測的塵世中,我們追求甚麼呢?我們想停在哪裡?
【天主的莊田】在陶工的手中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上主有話傳給耶肋米亞說:『起來,下到陶工家裡去,在那裡我要讓你聽到我的話。』我便下到陶工家裡,見他正在輪盤上工作。陶工用泥做的器皿,若在他手中壞了,他便再做,或另做成一個器皿,全隨陶工的意思去做。於是上主的話傳給我說:『以色列家!我豈不能像這陶工一樣對待你們?——上主的斷語——以色列家!看,你們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樣。』」(耶18:1-6)
【速食神學】(135)為甚麼我們說彌撒是祭獻和紀念?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我們在《速食神學》第130篇中探討過,聖保祿在格前11:23-27中總結了感恩(聖體)聖事的教理,將最後晚餐(筵席)連繫到十字架上的祭獻和隨之發生的上主的真正臨在。
【聖言之光】知己為弱.為強之始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在常年期內,禮儀中的讀經讓我們繼續默想耶穌是誰。今天,我們看見耶穌穿起了先知的沉重長袍。而禮儀為我們所選的這幾篇讀經,則為我們勾勒出這位天主的使者的輪廓,並向我們描寫了一位先知所要面對的拒絕和敵意。同時,讀經二也提及我們常聽到的「軟弱中的力量」。
【聖若瑟的特別事件與敬禮】(2) – 聖若瑟三十三天奉獻
文:陳思穎、珥法達教理培育委員會 聖若瑟三十三天奉獻是由美國的Donald Calloway神父所撰寫和推動。Donald神父有多年的牧民經驗,在施行修和聖事和神修指導中,他發現很多人都遇到家庭和婚姻的問題,特別是與父親的關係。他察覺這個問題很嚴重。於是,他決定要在教會中,找一個父親的角色,那別無他選,當然是聖若瑟!但是,他並不知道要怎麼做。所以他便決定寫一本書,一本實用的書,用三十三天的時間,每一天以聖若瑟的德行作默想和祈禱。
青年以「蜘蛛俠」身份探訪病童傳播希望
(綜合報道)在週三(23日)如常的公開接見活動中,來了一個特別「吸睛」的面孔——蜘蛛俠!這位蜘蛛俠有如電影中角色般,肩負起超級英雄的責任,不過這蜘蛛俠並非救出人民,而是主要到醫院探訪患病的兒童,讓他們臉上重拾笑容。
女兒欣然接受媽媽離開家庭成為隱修女
文:Joan Frawley Desmond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曾經是三藩市知名社會人士的安.米勒(Ann Miller)1989年離開在俗生活和10名成年子女,加入加爾默羅會成為聖三的瑪利亞若瑟修女(Sister Mary Joseph of the Trinity),度隱修生活。她的子女中,有些難以接受,有些卻喜樂地面對媽媽的決定,30多年來,多次到隱修院探望媽媽。修女近日離世,享年92歲。
【聖言之光】生死大權之要:讓人活.使人不死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這主日的讀經使我們可從另一個角度來就耶穌的基督身份作默想。在上主日,禮儀選讀讓我們面對耶穌的大能,目瞪口呆,因為祂能夠支配造物主的力量。今天,我們則看見祂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權。更重要的是,《谷》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耶穌,不僅是個使我們驚歎不已的人物;祂的慷慨應更能夠激起我們在生活中效法祂,大方地助人脫離困境。
兒子晉鐸後,父親跟隨成為執事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艾力克·賽茨(Eric Seitz)去年8月8日在美國法戈(Fargo)教區晉鐸。兩個月後,他的爸爸本·賽茨(Ben Seitz)也完成多年的心願,被祝聖成為執事。艾力克神父指,雖然他比爸爸早加入修會,但爸爸神聖的榜樣培育他的信仰,令他想成為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