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前,聖若瑟教區中學校友會組織第一至四校、第五校、第六校教職員工及校友前往斗門進行「聖中師友漫步金臺寺暨斗門德光電子城摘水果一天遊」活動,由聖中校友會岑妙娟會長、林亦樂副會長、黃偉強理事長、鄺浩漢副理事長、馬志華監事長,以及聖若瑟第六校喬樹勇校長,聖若瑟第一至四校、第五校、第六校老師、教職工等一行52人出席是次活動。
Author: admin
澳門明愛主辦、澳門大學合辦 2018澳門明愛慈善跑
(本報訊)由澳門明愛主辦、澳門大學合辦的「澳門明愛慈善跑2018」,將擬於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上午在澳門大學舉行。 澳門明愛第三年舉辦「澳門明愛慈善跑」,並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及響應,為延續慈善跑的體育精神,故今年繼續舉辦,希望鼓勵更多市民一起參與跑步運動,透過運動宣揚傷健共融、促進親子和諧的訊息。活動所籌得之善款將全數用作明愛發展安老服務之用。
新聞簡訊
聖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托朗樞機葬禮:勇於為基督的教會服務的弟兄 (梵蒂岡新聞網)聖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兼羅馬聖教會總司庫讓.路易.托朗(Jean Louis Tauran)樞機本月5日在美國病逝,享年75歲。他的葬禮彌撒於上週四(12日)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由樞機團團長索達諾樞機主禮,其他樞機、總主教和主教們共祭。教宗方濟各及托朗樞機的妹妹也親臨彌撒現場。 索達諾樞機在葬禮的講道中,稱讚托朗樞機是「一位勇敢地為基督的教會服務的弟兄,儘管承受著疾病的重擔」。他解釋,「在福音中,耶穌提醒我們,哪些是基督徒真正的真福八端。每當在教會內聽到宣揚這些真福八端時總令人感動。神貧的人是有福的;溫良的人是有福的;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這些真福八端始終照耀著我們親愛的已故弟兄,一如他人生旅途中明亮的星辰。」 樞機團團長也強調了托朗樞機的偉大形象,「他和許多人一樣,畢生致力於服務聖座和教會。近年來,更專注於與所有善心人士進行對話」。他在這項職務中,遵循了梵二大公會議指出的路線,活出了《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的精神,即:我們既擁有由人性及天主而來的同一使命,我們可以而且應當捐棄暴力與欺詐,為建設一個享有真正和平的世界,而通力合作。(92號) 殯葬彌撒結束之際,教宗方濟各為托朗樞機主持了最後的告別禮。此前,教宗寄唁電給樞機的妹妹,稱讚樞機是位「信仰深厚的人」,特別讚賞他懂得與「穆斯林世界建立信任和尊重的關係。」
日本舉行第五屆「為生命步行」
(本報訊)日本第五屆「為生命步行」週一(16日)於日本東京舉行,逾200人參與。參加者手持「維護生命」標語走到東京市中心遊行,並以多種語言詠唱詩歌。1948年7月,日本在「優生計劃」下將墮胎合法化,每年至少有15萬的生命被合法墮掉。此遊行旨在提高人們對人類生命的價值,以及有關墮胎的危害及影響。
余子樵神父奬勵金
(本報訊)慈幼校友會在1978年余子樵神父任神師期間成立奬勵金,以表彰品學兼優的會員子女。余神父在1996年逝世,為紀念余神父過去對澳門教育作出的貢獻,將奬勵金命名為《余子樵神父奬勵金》。校友會一如既往,為鼓勵會員子女勤奮向上,每年頒發《余子樵神父奬勵金》,有關奬學金奬勵標準如下: 小學組: 甲等奬──學年總平均分達85分或以上,操行乙等(B)或以上者; 乙等奬──學年總平均分達80分或以上,操行乙等(B)或以上者; 中學組: 甲等奬──學年總平均分達80分或以上,操行乙等(B)或以上者; 乙等奬──學年總平均分達75分或以上,操行乙等(B)或以上者; 凡就讀本澳中小學的會員子女,符合以上資格者,由即日起到慈幼中學詢問處索取申請表,填妥後連同子女學業成績表副本,交回慈幼中學轉交校友會。 截止日期:2018年9月15日,評審結果將於九月底以電話回覆。 頒奬日期及地點: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下午4:30於慈幼中學大禮堂頒奬。
教理圖解 — 信經 七
天主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三)
紀念高秉常主教、莫慶恩及陳基慈神父 澳門國際研究所出版《澳門的傳教士》三部作品
(本報訊)澳門國際研究所、天主教澳門教區與澳門聖若瑟修院同學會,正式推出《澳門的傳教士》:《高秉常主教》、《莫慶恩神父》及《陳基慈神父》的三冊傳記式書冊,並在週二(10日)於主教府聯合舉辦新書發佈會,由天主教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鍾志堅副主教及澳門國際研究所盧文輝秘書長主持新書發佈儀式,更邀請到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小姐、民政總署關詩敏小姐及聖若瑟大學校長薛沛德神父擔任嘉賓,見證三本新書正式面世的一刻。
論科學和宗教 納瓦拉大學哈維爾山齊士神父:當人類理智與終極理智相遇時
文:Pedro Daniel Oliveira 譯:何心豫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科學﹑理性和信仰」小組監督哈維爾山齊士神父(Fr Javier Sanchez)在接受《號角報》獨家專訪時說:「科學和宗教並沒有衝突。」他還談到史提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外星生命﹑如何殖民其他星球以及宗教在這個現時世界裡的角色。此外,他還分享了他對創造論和進化論的看法,同時也談及他對物理學和神學的看法。 為甚麼我們需要談論科學與信仰之間的關係? 我們有必要促進科學與信仰之間的對話。有些人認為科學和宗教存在衝突,但這實在是不實的。如果人去研究歷史的話,很容易便會注意到這種關係其實比想像中更複雜,並且很多時候,其實正正是宗教觀點激發了科學的進步。即使科學和宗教可能對於現實世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兩者都同樣地希望去了解人類處於獨一無二的現實。科學和宗教尋求真正知識的熱情投入,也應該應用在它們相互交談之上。
11年前遭槍殺 伊拉克年輕神父獲准展開封聖程序
甘尼神父與另外三位執事於2007年被伊斯蘭主義者槍殺,當局批准並開展他們的封聖程序(來源:Twitter / Benedict Kiely) (綜合報道)梵蒂岡已開始批准在2007年被伊斯蘭主義者槍殺的一名伊拉克年輕神父和三名執事之封聖程序。 2007年6月3日,甘尼神父(Fr Ragheed Ganni)與竇迪執事(Deacon Basman Yousef Daud)、伊斯豪執事(Deacon Wahid Hanna Isho)和比達域執事(Gassan Isam Bidawid)於主持天主聖三瞻禮後,在聖神堂外被殺害。 當時,伊斯蘭主義者問甘尼神父為何不關閉聖堂,而神父則回答:「我怎能關閉天主的家?」豈料這成為他在人世間最後的一句話,終年35歲。 根據《Zenit》報道,在甘尼神父臨終前一天,他曾向其中一名前教授克里斯特神父(Fr Robert Christian)撰寫電郵,並形容在伊拉克的種種問題:「這裡的情況比地獄還要差。自從我們上次見面以來,我的聖堂已被多次襲擊。上星期,聖堂裡的兩名侍衞被襲後受重傷。」克里斯特神父是羅馬聖多瑪斯亞奎納宗座大學(Pontifical University of St. Thomas Aquinas, PUST)的神學教授,他在甘尼神父的追思彌撒中分享,並公開該信件的內容。
望德聖母堂慶祝聖羅格瞻禮 李主敎:要承認肉身與靈性的軟弱
Photo: Ivan Leong (本報訊)望德聖母堂上主日(8日)慶祝免疫主保聖羅格瞻禮,敦請李斌生主教主持大禮彌撒。 李主教於講道中透過當日讀經指出,我們應該接受自己肉身上的軟弱,亦要承認靈性上的軟弱,因為種種的軟弱都是天主容許的。但承認軟弱並非讓我們自卑,而是要學習聖保祿宗徒一樣,依靠天主的恩寵而跨越這些軟弱:「當我們感到軟弱時,要謙卑地透過祈禱懇求上主的幫助。因著我們謙卑,我們才會有依靠天主的態度,天主便會賜予我們力量去跨越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