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鮑思高出版協會出版的《教宗本篤十六世禮儀訓導????編》,於香港書展正式發售,並於下週一(23日)下午3時半在天主教展區小講場舉行新書發布會,邀請香港天主教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及張心銳神父作分享。
Author: admin
橫跨歐洲多國的雅各伯之路——一條讓人反思的道路
文:一朵小白花 普世教會於7月25日慶祝雅各伯宗徒的瞻禮。亞洲教友對這位宗徒的了解並不多,但在歐洲地區,特別在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地均對他很感興趣,因為這幾個國家均有一條著名的「雅各伯之路」(Camino de Santiago);即使是非教友,閒時都會踏上這條朝聖之路。
【聖言啟航】哀民多艱是為牧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只要略讀一下今天的讀經,不難發現「牧者 / 人」一詞出現多次。今天的主題,明顯是與「牧人」有關。當然,禮儀不是為教導我們如何牧羊,而是希望我們從中體會到如何在世上活出基督徒的精神。 在讀經一所截選的一段《耶肋米亞先知書》中,「牧者」所指的,顯然是人民的領袖。在《耶》中,我們聽到上主對當時以民領袖的強烈譴責:「〔他們〕是有禍的!……我必要清算〔他們〕這些惡行!」。上主何以如此決絕?
塞內加爾明愛為回國移民和難民提供協助
(天亞社訊)塞內加爾明愛於6月19日至24日,組織了一個為期一周的活動,以提高人們對移民和難民問題的關注。 科爾達教區位於塞內加爾的南部。該教區的若望.伯多祿.巴塞納(Jean-Pierre Bassène)主教,是塞內加爾明愛的主席。他接受《非洲十字架報》的路濟亞.薩爾(Lucie Sarr)訪問,解釋組織是次活動的原因。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瑪谷福音6:30-34 我們不少人看電視連續劇作消遣。連續劇與電影的差異,在於有劇情的延續性,每一集都有特定劇情,下一集又有不同,但都有相關的劇情貫穿整部戲;每一部戲在接連的前後劇情下發展,因此當我們錯過一集時,便不容易連接下一集。 這主日與上主日的福音有連貫性,如同連續劇一般,就是耶穌與門徒的共同生活。上主日是耶穌派遣十二位門徒出去,主題是「我們蒙召叫在現代社會成為耶穌的見證」,我引用主禮在彌撒最後的結束詞:「你們平安去罷!彌撒禮成。」或「你們去傳揚福音罷!」我們懷著信心回答:「是的,天主,我願意將一星期將發生的一切事情交在你手裡,感謝天主。」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十章:教會分解的危機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很多時教會的分立是因為人們過份對信仰的熱忱或對傳統的依戀。從最初微小的爭執,演變成討論甚至分裂。那是需要平衡和調解的。最適合就是找一個充當橋樑角色的人,去消除及解決問題,以避免形成分裂。而橋樑角色一詞在拉丁文是PONTIFEX,原義解說做橋的人,而後來演變成為了宗座(教宗)的意思。我們前面談過的聖額我略一世,在首個千禧年以前,為教會的統一及防止教會的解體或分裂,作過很多工作,把正在邁向分裂的教會變成超越國家、多民族及多語言的一個多元個體。團結是迫切的並日漸緊逼,但亦是愈漸困難。
【速食哲學】(73)在社會中,我們要謹記那四個原則?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我們說過,和他人聯繫是人本性的一部分。聯繫有眾多的形式,其中兩個為人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和國家。 家庭是人第一個和最基本的人性社群。人在那裡出世,接受教育和成長。但是,家庭不可能獨善其身,它需要國家的支援和捍衛其權益。此外,有些社群讓人可以在教育,專業,政治,文化,宗教或經濟領域上獲得培育,它們對於每個人的發展均有重要的貢獻。
氹仔嘉模聖母堂隆重慶祝堂區主保瞻禮
(本報訊)氹仔嘉模聖母堂於7月15日提前慶祝主保瞻禮,當日亦為該堂第133週年堂慶。下午五時舉行堂慶感恩祭,敦請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由於聖堂地方不敷應用,為凝聚堂區中、葡、英三語教友,故該堂區今年首次租用皇庭海景酒店的大禮堂,作為彌撒舉行的場地。 是日參禮的教友非常踴躍,會場充滿一遍喜樂的氣氛。恭讀福音後,由李主教以中、英文講道。主教指出我們在慶祝嘉模聖母瞻禮的時候,我們懇求聖母幫助我們獲得什麼恩典?聖母是我們的母親,她關懷照顧我們一切的需要。在若望福音第二章所載:耶穌參加加納婚宴,初行奇蹟,變水為酒。當時酒缺了,聖母對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並對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今天我懇求聖母幫助我們獲得的恩典,就如今天福音(馬六,11)所言,耶穌派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宣講,使人悔改,驅逐魔鬼,給病人傅油,治好他們。在宗徒大事錄記載耶穌升天後,門徒因耶穌之名而做以上的奇蹟,履行耶穌交給他們的使命。今天我們懇求聖母為我們轉求,並幫助我們能做到以上的奇蹟,幫助有需要的人。
教理圖解 — 信經 七
天主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四)
「恆朝運動」大堂舉行明供聖體活動 邀請江志釗神父作分享
(本報訊)澳門教區今年聖體聖血節(6月3日)正式推行「恆久朝拜明供聖體運動」(恆朝運動),透過舉辦各種朝拜明供聖體的敬禮,鼓勵教友回應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呼籲。 繼聖體聖血節的徹底明供聖體後,恆朝運動上週六(14日)於主教座堂邀請慈幼會士江志釗神父作分享。他表示,教友祈禱時可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我們的信仰,更指出每人能透過朝拜聖體聆聽天主的聲音:「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遇見過耶穌;耶穌就在聖體內。每次彌撒時,主禮神父都會說:請看,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那就是耶穌,祂就在我們面前,每次領聖體時,就是與耶穌相遇。所以,當我們在聖體前,不要閉上雙眼,我們要注視着祂,否則我們就是拒絕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