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24:46-53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看似互相矛盾。福音中,耶穌的升天與復活發生在同一天,但宗徒大事錄卻說是在復活後的四十天;福音似乎也說,升天與復活是一氣呵成的,而宗徒大事錄的描述卻是兩個獨立事件。但我們不該從字面上解釋升天這件事,反而應該反省升天這件事背後的含意。耶穌升天是要強調復活的耶穌已經回到天父身邊,與天父同享光榮。簡單來說,耶穌已完成了他在人世間的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看,升天就是一種死亡的經驗,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面對,而且不願意談論的。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死亡的經驗」意味着生命的結束,所擁有的一切也都將消逝,這是人類害怕死亡的來源。我曾讀過一本書中提到,這也是有人自殺的原因之一(他們選擇在人生的高峰結束生命,因為他們害怕現在所有的成功,未來都將化為灰燼。)
Author: admin
【速食神學】(34)如果天主不會改變,那祈禱有甚麼用呢?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我們已經談論過天主是永恆的,因為在祂內沒有變化,因此不受時間的限制。但是這樣會出現一個新問題。如果祂的存有不會改變,祂的思想便不能改變。如果是這樣的話,祈禱又有甚麼用呢? 聖多瑪斯阿奎那在《神學大全》(第2集第2部,第83題,第2節)中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詢問人祈禱是否合適。他提出了三個異議。
【聖言啟航】心目在天.腳行於地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耶穌升天節 教會禮儀忠於重構的歷史時序,於是在逾越節後的四十天,慶祝主耶穌的升天【當然,為切合現代社會的牧民需要,教會禮儀容許各地區把耶穌升天節移到復活期第七主日慶祝,澳門教區即為一例】。然而,我們不應過份著重於時序的問題,畢竟那只是天主聖言的永恆啟示向在歷史中行進的子民漸漸呈現,讓我們能逐步領會接受的方式。
【屹立澳門450周年】仁慈堂回憶展開幕 冀讓市民了解其歷史
(綜合報道)澳門仁慈堂1569年在時任的賈尼勞主教推動下成立,今年正好慶祝四百五十周年。為隆重其事,仁慈堂上週一(13日)起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13、14和16日舉行第十二屆仁慈堂國際會議,並在上週三(15日)舉行彌撒聖祭及回憶圖片展開幕。仁慈堂國際聯會主席Dr. Manuel de Lemos一行人更特地訪澳,參與一系列慶祝活動。
教理圖解 —— 信經(十):天主的教會(八)
「耶穌要從天降來,審判生者死者」
「澳門教區青年年標誌設計比賽」現正進行網路票選
(本報訊)由教區青年年籌備委員會主辦的「澳門教區青年年標誌設計比賽」反應熱烈,共收到16份參賽作品,經過評審委員會評分後,有六份作品成功進入第二階段的網絡票選。由即日起至5月30日晚上9時,大家可到「澳門教區青年年」Facebook專頁,讚好專頁後在心儀作品圖下點擊「讚好」(讚/Like)或「勁正」(大心/Love),每份作品所獲得的「讚好」和「勁正」總數將作為該作品第二階段的分數。歡迎大家踴躍投票,選出您心目中最能代表澳門教區青年年的標誌!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社會傳播日
CN/10/011/2019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社會傳播日 第五十三屆社會傳播日將於耶穌升天節(六月二日)舉行,主題為: 「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弗四25):從網絡社群到人的團體」。 按慣例,當日各台公開感恩祭的奉獻,將全數用作普世教會的大眾傳播事業,捐款將送交主教公署代轉教廷。 特此公告 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 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三日
【速食神學】(33) 如果天主是永恆的,那祂應該很老吧?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在《速食哲學》專欄中,我們談論過,變化是潛能轉為現實的過程,由「可以但仍未是」到「已經是」。所有創造物,包括天使,也有一些潛能,因此會出現變化。但為天主卻不是如此。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三十三章: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在上一章,我們關注到小小兄弟會和精神主義方濟各會。同樣我們亦提過埃可(Umberto Eco)大作玫瑰之名(Il nome della rosa)。那時代所發生的事震撼了基督徒的世界,特別是教會高層。他們猛力抨擊,但同時亦憂心忡忡;而對立的民眾,為着宣揚的神貧及跟隨基督和門徒,卻顯得振奮。為着安撫羊群及掃除異端,於是便出現了宗教裁判所。但這裁判所惡評如潮,因為犯下了很多極端及錯誤,混亂和詮釋上的犯錯,徒添笑柄。
菲律賓教會的「西斯汀小堂」 藝術家為古老教堂天花添壁畫
(天亞社訊)聖周前數天在菲律賓中部的班塔延島上,藝術家們為島上古老教堂天花上的壁畫添上最後的修飾。 該堂的神父若瑟利圖.達納奧(Joselito Danao)說,天主的想法是何其「奧妙」,衪想到以視覺讓人「理解和明白天主的愛與寬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