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很少人認識赫爾曼.賴歇瑙(Herman of Reichenau),他是天主教會常用的祈禱經文《又聖母經》(Salve Regina)的作者。他生於西元1013年,父母來自中世紀德國的貴族。他出生時身體殘缺,有唇顎裂,腦性麻痺,脊髓彎曲肌肉萎縮症。傳記記載:「他彎腰駝背,綽號〈乾癟〉:他不能直立,不能走路;他甚至要坐上那張為他特別訂製的椅子上,其實都是困難重重;他的手指癱軟萎縮了,因此很難寫字;他的嘴唇和上顎變形,致使他說話不清很難令人明白。」不難想像,他們把他歸類為殘廢者(今天我們說的成身心障礙者)。
Author: admin
【當90後遇上聖若瑟】(4) 父職,苦職?
文:容偉源、吳志濠 近年,很多「90後」的朋友們陸陸續續成家立室了。至於生了小孩的暫時不多,大多都正在計劃或沒有打算生育。正如我在第一篇說過,這個轉變真的很大。聖若瑟成家立室後的轉變也不例外:他婚後不久就要穿洲過省、徒步回本鄉白冷作「人口登記」。事情本身並不難,但難就難在他要攜帶「大肚婆」上路,肚內的天主子還有可能隨時出生。直到耶穌出生後,很多事情為聖若瑟而言更是身不由己:一下子要移民埃及(還要在半夜立即起行,你叫他如何說服太太跟他「走佬」呢?)一下子又要移民到一個叫納匝勒的窮村莊,種種事件真教人無奈!因此,有時我真的不得不佩服大聖若瑟!究竟聖若瑟有甚麼個人之處使天主揀選他作天主子的父親呢?
【聖言啟航】天主不在的臨在
文:梁展熙 甲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來到今年復活期的最後部分,禮儀讓我們在讀經一中見證着初生教會的發展。初生教會一度只停留在耶路撒冷及鄰近地區,現在卻已擴展到撒瑪黎雅地區。如果大家已經讀過整部《宗徒大事錄》的話,也許乍看之下,會覺得斐理伯的撒瑪黎雅之旅與保祿的傳教旅程有些相似。然而,事實上,斐理伯此行本非自願。只要我們往禮儀截段之前數節(宗8:1-4)看看,就會知道,當時仍未皈化的掃祿(即保祿)迫害初生教會,幾乎把所有基督徒都趕出耶路撒冷。大部分人躲在猶太地區,但有一些人,譬如斐理伯,最終流落到更遠、更北、更偏遠的撒瑪黎雅地區。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六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耶穌會士 若望14:15-21 承接上週的訊息,今天的福音讓我們繼續讀到,耶穌對他的門徒們所做的臨別贈言以及為他們的祈禱。在這段談話之後,耶穌便要第一次離開他們,在十字架上捨命。他第二次離開他們,是在他復活之後,在門徒眼前被接升天,消失在他們的視線外。
【速食神學】(80) 「教會是至聖的」是甚麼意思?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人們很容易承認教會是唯一的、是至公的、是從宗徒傳下來的。那至聖的呢?很多人嘲笑這宣稱。他們可以引用歷史事實來證明教會內沒有甚麼「至聖」可言。
教理圖解 — 「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一樣」(十四)
十誡 : 第六和第九誡:毋行邪淫;毋貪他人要
慈幼家庭慶祝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本報訊)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並為配合公共防疫呼籲,避免人群聚集,澳門區慈幼家庭對於本年聖母進教之佑瞻禮的各禮儀,將作以下安排:
於國際護士節發表訊息 教宗:護士是鄰家的聖人
(梵蒂岡新聞網訊)週二(12日)為國際護士節。教宗方濟各特別發表訊息,指出透過新冠疫情,重新發現護士守護生命的重要角色。
新聞簡訊
梵蒂岡確診第12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上週三(6日)發表聲明,稱「梵蒂岡城國和聖座職員中」再次確認有人感染病毒,是梵蒂岡第12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 布魯尼接着表示,「這位員工自3月初開始遠程工作且出現一些症狀,並居家隔離。他在返回工作崗位前,梵蒂岡衛生局對其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呈陽性。目前這位員工接受居家觀察。」
聖座發表《關於國內流離失所者的牧靈指南》 「接納、保護、促進、融合與合作」
(梵蒂岡新聞網訊)在教宗方濟各的敦促下,普世教會的使命持續拓展視野,關懷生活上的邊緣人。許多出於種種原因被迫逃離家園的人,數個月、數年,甚至是數十年來生活貧困,苦不堪言,全家人一無所有,連基本權利和尊嚴都遭到剝奪。為此,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移民與難民事務處發表《關於國內流離失所者的牧靈指南》,並於本月5日舉行介紹會。這份文件在接納、保護、促進與融合方面提供建議與指南,包括詳細行動及協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