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樞機上週五(9日)在將臨期第二場默想中,以《聖詠》作為主線:「城門,請提高你們的門楣,古老的門戶,請加大門扉,因為要歡迎光榮的君王。」(詠24:7)而這裡指的「城門」,就是要打開信德、望德和愛德的「門」。在《宗徒大事錄》中提到耶路撒冷聖殿有一道稱作「麗門」的殿門,而我們內心的天主的聖殿也有一道「麗門」,那是希望之門。教宗方濟各與聖座各部會的神長們參加了默想神功。
Author: admin
竹灣靜修院舉行聖像講座及將臨環工作坊
(本報訊)竹灣聖若瑟靜修院上週四(8日)聖母無染原罪始胎贍禮舉行「從天主教神學看聖像」,邀請了陳繼容博士主講,探討如何透過「聖像學」幫助信友運用聖像激發祈禱,進入默想的空間。陳博士說聖像是窮人的聖經,並引用了聖若望.達瑪森《有關聖像的演講》的見解:「昔日,人們絕對無法藉着圖象來描繪沒有形體的天主。但是現在,祂取了肉驅,使人看得見,而且與人一起生活,我就能夠依照可見的天主而描繪出祂的『圖像』。……藉着他所顯露的面容,我們就能瞻仰主的光榮。」(《天主教教理》1159號)
澳門華語聖母軍勝利之后成年區團舉行常年大會
文:余佩嬋 每年的常年大會,是在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日前後舉行,勝利之后成年區團與和平之后青年支團上週六(10日)下午在聖老楞佐堂舉行常年大會,區團神師潘保庭神父、聖母無玷之心支團神師柳在炯神父,以及花地瑪聖母支團神師胡侶圓神父出席,還有八個成年支團的工作團員及輔助團員、青年支團的團員,共約30多人等參與。
教宗三鐘經:將臨期是再次認識天主是誰的時期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1日)喜樂主日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念經前,他反思了當天福音的內容。福音向我們描述了耶穌行事的方式:「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在耶穌的言行中有憐憫,特別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這與洗者若翰想像的不一樣,他在獄中有些疑惑,他願意知道,「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參閱瑪11:2)教宗說,這是一個決定性的問題,表達了若翰的危機的時刻,這「也可以向我們說些重要的事情」。
廣州教區兩修女矢發永願
廣州教區兩修女矢發永願回應聖召來自家庭堅定支持 (綜合報道)廣州教區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兩位修女劉麗麗、黃潔琦上週四(8日)聖母無染原罪始胎節於石室主教座堂宣發終身誓願,回應天主愛的召叫。因疫情防控需求,發願典禮並未對外開放。
教宗降福兒童攜帶耶穌聖嬰像
教宗降福兒童攜帶耶穌聖嬰像為受戰爭痛苦的兒童祈禱 (梵蒂岡新聞網訊)按照傳統,將臨期第三主日也是教宗降福用於裝飾聖誕馬槽的耶穌聖嬰像的日子。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1日)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降福了在場兒童手中高舉的耶穌聖嬰態像。在此機會上,他再次為烏克蘭發出呼籲。
教宗公開接見:保持內心警醒,因為魔鬼披着天使的外衣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4日)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在要理講授中強調警醒的重要性:「警醒是至關重要的態度,以免良好的分辨和決定功虧一簣。」這是教宗第12次以分辨為主題的要理講授,此前的幾週,教宗以聖依納爵為榜樣,談論了「分辨的若干元素」,如:祈禱、認識自己、渴望、生命之書、神枯和神慰。
生委會舉行主保瓜達盧佩聖母紀念彌撒
(本報訊)為紀念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主保瓜達盧佩聖母,該會週一(12日)晚上6時45分假主教座堂舉行彌撒聖祭,由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李憲俊神父、孟宗祥神父、何知行等多位神長出席,逾百多位教友參與。
聖金大建電影在梵蒂岡首映
(綜合報道)為紀念韓國第一位天主教神父、殉道者聖金大建誕辰200週年,一部關於他的傳記電影於11月30日開始在南韓上映。 這部名為《誕生》的電影由韓國天主教文化院聯合出品,並由韓國電影人朴香植編劇和導演,韓國演員尹施允飾演聖金大建。
【心遇聖言】祂臨在於我們中間,使一切的付出變得值得
甲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在生活中總會有些時刻,我們希望能夠得到答案與確定,尤其是在危急關頭、面對困難和痛苦的情況下,因為在那些時刻,我們的疑慮會變得更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