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羅馬聖梯小堂(Sanctuary of the Holy Stairs)經過20年、獲得數百萬元資助,終於完成修復工程。小堂原定於今年聖週期間隆重揭幕,但疫情令揭幕禮需要延遲。同時,持續的疫情重新喚起聖梯代表的重要意義,就是在痛苦的時候,尋找力量和恩寵。
聖梯相傳是耶穌被帶到比拉多受審時踏過的石梯。公眾爬上小堂中間的雲石樓梯,就能看到完成修復的基督苦難壁畫。聖梯在五月底開放,小堂司鐸苦難會(Passionist)里迪(Leonello Leidi)神父指:「在這地方,信友看到與基督苦難更深層次的共融和合一。」他表示,世界各地的人都見證了新冠病毒帶來的病苦、死亡和恐懼,聖梯使人們能在這些事情上尋找意義。
朝聖者在爬上聖梯前,需要戴上膠手套和鞋套。里迪神父憶述他看到一位男士,在佩戴保護裝備時顯得激動,他說:「我曾經被新冠病毒嚴重傷害,需要住院治療,並經歷過危殆時期。現在我痊癒了,我來感恩。」里迪神父指,小堂象徵復活和新生命的承諾,因此很多人在這裡為痊癒謝恩。
施羅特(Mary Angela Schroth)負責統籌整個修復計劃,她認為疫症使人理解小堂裡壁畫的真正意思,尤其是舊約中描述的洪水、加音和亞伯爾的鬥爭,以及梅瑟為中毒的人民帶來天主的醫治。壁畫使我們聯繫到信仰如何幫助我們面對現時的疫症。
負責監管小堂的苦難會神父柏斯夸利(Marco Pasquali)表示,這些壁畫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也可用作教理講授和默想,幫助人們反思基督的苦難。例如由十六世紀藝術家繪畫的大洪水壁畫,畫中的人民在翻騰的大浪中掙扎,拼命地抓緊東西,諾厄的方舟卻穿過暴風雲,朝着陽光的地方漂去。柏斯夸利神父指這事件可用來形容現時的疫症,沒有天主作基礎,人們就不能明白或應對新的事情,因為預計不到的事情經常發生。

由於意大利的旅遊限制,小堂十月每天只接待了百多名遊客,人們可以慢慢地爬上梯級,並規定在每級之間保持距離。「梵蒂岡博物館藝術贊助人」(Patrons of the Arts in the Vatican Museums)國際總監拉斯(Kevin Lixey)神父指出,現時的情況更有利於默想聖梯的意思,是更寧靜的體驗。該恩人團體贊助梵蒂岡博物館的保存和修復計劃。拉斯神父回想自己當修生的時候,也爬過聖梯,但看不到壁畫:「因為它是烏黑的,真的認不到。你只會注意面前的腳,嘗試爬到上一級。」他形容在眾多接受贊助的工程中,聖梯是其中一項最神聖、最感動的修復項目。
疫情令很多信徒不能親赴羅馬參觀聖梯,柏斯夸利神父提醒,培養與天主的關係不取決於地點,但在於祈禱時間的質素和願意改變的心,透過默想耶穌踏過的路,「即使距離這裡很遠,你也可以活出對苦難的奉獻。」他說聖神能幫助我們看到重點,對苦難的奉獻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始,因為它以耶穌為中心,不只在樓梯。
來源:天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