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四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4:21-30

這周的福音接續上星期耶穌公開宣讀依撒意亞先知書,發表「使命宣言」,再一次看到耶穌說「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這句話。眾人所期待的默西亞,現在已藉著耶穌基督來臨了。他在治癒、修和、釋放的工作中,實現天主的王國。一開始,群眾都驚奇怎麼有一位本鄉的居民可以如此義正詞嚴,且又深具權威。他們不禁開始質疑:他到底是何等人物?心中的憤怒與敵意油然而生,並盤算要將耶穌推下山谷。「這不是木匠若瑟的兒子嗎﹖」一位木匠的兒子,怎麼能那樣講話呢?當時人們對耶穌到底有甚麼期待呢?人們在耶穌身上看到甚麼呢?耶穌告訴他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耶穌在講述這些故事時頗具挑釁的意味,這是為甚麼呢?根據馬爾谷福音的記載,可能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因為納匝肋的村民非常熟識耶穌的家庭,所以他們尚未準備好要接受耶穌真正的身分或是他所宣講的訊息。許多村民看著耶穌長大,因此他們都自認為認識耶穌,無法承認耶穌其實遠遠超越他們所知道的一切。第二,耶穌在故鄉納匝肋無法完全發揮治癒的神恩,因為村民們都缺乏信德,拒絕相信他。我們明顯地發現到,耶穌醫治的能力只彰顯在那些完全信任他的人身上。簡單來說,近距離和耶穌相處,反而造成人們要接納新事物時,困難重重。

這樣的狀況也有可能發生在我們每位教友身上。我們越認識耶穌,也就越清楚知道跟隨他的後果,也越能看清耶穌的使命與我們個人的使命。我有一些要好的朋友最終離開了天主教會,因為他們對於眼前的現況(教會的事工、堂區的神長,或是禮儀規範)感到失望。大家都希望從家庭及工作中得到快樂、富足、成功和其他各種外在的條件。身為一位基督徒,我們應該準備好面對一些信仰生活中的矛盾。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今天的讀經二節錄了格林多人前書中最耳熟能詳的一段經文,是聖保祿對於「愛超越一切」的解釋。愛德是一種禮物,一種恩寵,是一種需要被包容和培養的藝術。「沒有愛,我甚麼也不算。」「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然而,當我們從另外一面切入來看,就能發現矛盾的存在。假如我們全心全意地去愛人,我們也期待別人用相同的方式來愛我們,對嗎?錯了!這就是矛盾和衝突的所在。當我們付出越多愛時,當我們撕去標籤、跨越偏見去擁抱他人時,我們也越容易受到拒絕、傷害或厭惡,即使是有信仰的人也是如此。耶穌的一生清楚地表明,要被天主的慈愛充滿,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但也絕對值得付出相稱的代價。因此在今天的感恩祭中,我們懇求天主賜予寬闊虛心的眼光、面對現實的能力,繼續追隨基督,並賜予一顆不求回報的善心,欣然接受各種結果。

最後,新年快樂!希望新年的歡樂可以為未來的一年帶來幸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