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譯:何紹玲
現在就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禮儀上吧。
「禮儀」一詞有甚麼意思?「禮儀」(liturgy)一詞來自希臘文leitourgia,意即公民為國家擔任的公開職務、工作,或服務。在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又稱《七十賢士譯本》 Septuagint),leitourgia 被用來指古代的司祭在聖殿中的公共服務(例如可參照《出谷紀》)。
這詞的解釋一直沿用至新約。例如:匝加利亞「供職的日期」(ai hemerai tes leitourgias autou)一滿,就回了家(路1:23)。「現今耶穌已得了一個更卓絕的職分(leitourgias,譯作拉丁文 ministerium、英文ministry)。」(希 8:6)——耶穌基督,新盟約的大司祭,表現出一個比在聖殿中更好的公共職務。
耶穌基督是在禮儀中的主角,「為完成光榮天主和聖化人類的偉大工程,無時不與教會結合」(梵二《禮儀》憲章,Sacrosanctum Concilium,7)。
「所以,一切禮儀慶典,由於是基督司祭及其身體──教會的工程,當然是最卓越的神聖行動,教會的任何其他行動,都不能以同樣的等級和名義跟禮儀的效能相比」(《禮儀》憲章,7;《天主教教理》,1070)
耶穌基督是禮儀中的主角。確實只有祂才能擔任這個角色,因為只有祂才能完美地光榮天主和聖化人。在禮儀中,有一種雙向的行動、神聖的交換:從天主到人,從人到天主。這神聖的交換只能由耶穌基督完成,即那位永恆和大司祭(參閱希3:1)、天主與人類之間的惟一中保(參閱希9:15、12:24)。作為完美的天主,耶穌基督代表三位一體的天主去聖化人。作為完美的人,耶穌基督代表人去光榮天主。
《天主教教理》中亦解釋這雙向的行動:「降福(blessing)一詞,用於天主時,是指天主賦予生命的行動,而天父就是生命的根源……用於人類時,是表示人在感恩中向其造物主的欽崇和交付。」(第1078條)而禮儀是一條雙行的道路:「在頌謝(blessing)中天主的賜恩和人的接受互相呼應,彼此結合。頌謝的祈禱正是人回應天主的恩賜;因為天主降福,人心能以頌謝回應降福之源的天主。」(第2626條)
耶穌基督是禮儀中的主角,但祂邀請教會參與祂這個行動。教會之所以能夠參與,是因為透過聖洗聖事,基督讓信友分享和參與祂「司祭 、先知和君王」的三重職務。
教會成員以哪種方式參與基督的司祭職務?《天主教教理簡編》解釋說:地上的教會,以司祭子民的身分舉行禮儀慶典,但在聖神的團結合一中,每人各司其職:[1] 受過洗禮者,把自己獻作屬神的祭品……[2] 主教和司鐸們則以基督元首的名義而行動。(第235條)
所有因洗禮而獲得普通司祭職的人,他們要「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品(伯前2:5)」,「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這纔是你們合理的敬禮(羅12:1)」。
這是參與禮儀的最深層含義——與基督一起,欣然地作為奉獻者(司祭)和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