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入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九章:人對天主的經驗(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 在基督宗教神學中對經驗的問題

作為神學中的一個具體課題,宗教經驗在十九世紀的「基礎與教修神學」論文中得到發揮。儘管自古以來在基督宗教的神學傳統中有不少先例,但這是一個主要出現在誓反教改革之後的問題。

3.1 直至十六世紀

聖奧思定對於經驗的神學有決定性的貢獻,就是對於神聖的超越性,但也包括人類的成長。對於奧思定來說,經驗並不是指走進一個人的內在,而是走進信德、以及信德蓋過同時又揭示說不出的奧秘。這與宗教心理學無關。有一道光出現並照亮了內心。聖奧思定明白到,天主所揭示的行動為照亮靈魂的親密之光的恩賜。信德帶領着人去體驗和到達神秘的視野。這種經驗和經歷就如等候室般,期待着享見天主的光輝。

聖安瑟莫(St Anselm of Canterbury,1033-1109)是信德神學的作者,當中包括對信仰經驗的辯論。

* 「不信的人永遠不會經歷,而沒有經歷的人也不會知道。那經驗到天主的知識,超越那聽到的人的知識。因此,在信仰的穩固基礎上得到一些良性習慣與證實的智慧前,一人是無法開始研究超性的奧秘。」(聖安瑟莫,《書信:論道成肉身》)

– 從聖伯納德(St Bernard和修道神學時期開始,「透過經驗得嚐過」的基督宗教真理會成為靈修神學(Spiritual Theology)的軸心,而且當時仍然是信理神學(Dogmatic Theology)的一部分。

聖文德(St Bonaventure在這「神學的神秘主義」中是一個傑出的聯繫。他堅持將神學的概念作為實踐性(不是單單思考、思辯)的知識。他的作品就是那些不只是神學大師的作品,而是靈修學的大師。例如《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Itinerarium Mentis ad Deum)》的書籍,其特點是以基督為中心及其神秘的傾向,闡述了一種真實可信的宗教經驗之教條啟發。

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在自稱為「內在本能和吸引教義」(interior instinctus et attractus doctrinae)的幫助下,去重新以公式表述「透過愛所致之內在吸引」的奧思定主旨;亦即是說,人需要接受天主啟示之外在行動的超性特徵。聖多瑪斯亦稱「內在本能」( interior instinctus)為「內在靈感」(internal inspiration)和「經驗」(experimentum)。

在信德行為的動態之內,天主與聖神所賜予的恩寵,能帶領信友達致一個更深入的天主經驗,一個在天主奧秘中找到的真理和美。這經驗通常被稱為基督宗教神秘主義。這意味着感受到神聖事物,也就是與有關天主的識不同。

3.2 從路德時期開始

在誓反教改革中,宗教經驗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有時似乎會妥協神聖奧秘的客觀性。

17世紀的誓反正統教義(Protestant Orthodoxy,其特徵是要有系統地提出「改革」的宗教原則,作為聖經真理的直接表達。(根據誓反教)透過「聖神的見證」在信友心中所說的話,這聖經真理會被肯定。不過,這時代的神學家並不同意這神修見證的思想,作為宗教的基礎標準。

– 在又稱「真光世紀」的十八世紀中,有一種傾向要在人性上,去建設宗教概念的一個理性系統。為路德派神學家和改革者而言,真理的真正標準就是理性的原則。

十九世紀的誓反教神學家,堅持把個人的經驗作為「誓反教原則」的主觀方面,以及宗教真理的獨立標準。這種新方法是針對聖經的正統原則,和聖經的最終權威,也是對十八世紀理性原則的批判。

– 在持續三個世紀以來,誓反教神學信奉着三項標準或原則:聖經理性經驗。它們每一種都顯示出一種強烈傾向,就是要以絕對的方式去強加在其身上,並放棄另外兩種的標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