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麗珊
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青年發展,並陸續推出相關政策,以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然而,青年心理健康狀況卻備受關注,尤其在輕生率方面,澳門青年所面臨的困境不容忽視。
本澳於2023年錄得257人企圖自殺數字,當中15-24歲的共77人(佔30%),25-34歲群體則有52人(佔20%),值得留意是當中5-14歲共33人(佔12.8%)(保安司司長辦公室,2024)。可見企圖自殺的整體數字中,兒童及青年群體合共佔約六成半,反映出企圖自殺行為呈年輕化現象。而今年上半年,34歲以下的自殺個案更錄得11人,當中5-14歲為二人,分別一男一女,情況確實令人心痛及擔憂。這些數字除了反映是一個個珍貴生命的逝去外,更是吹起一個嚴重的警號。
近年來,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在2024年發布的《青少年健康趨勢:2010年至今的成就與挑戰》報告指出,全球約有七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常見問題包括抑鬱、焦慮等。死亡原因的數據更進一步顯示,在15-29歲人群中,自殺行為竟排行第三。表明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那麼,在針對這一嚴峻輕生議題當中,究竟面臨甚麼挑戰?在與多位前線工作人員交流時,他㒲紛紛表示,現時面臨至少兩項主要的挑戰:,一、自傷及具輕生意念的青年的主動求助動機二、青年自我身份認同低落。那麼針對前者,世衛一份報導指出,在應對輕生行為時,面臨的挑戰和障礙是「羞恥和禁忌」,特別是與精神問題和輕生相關的羞恥感,會直接影響他們尋求幫助的意願,許多社會對於討論這個問題仍存在禁忌,以致預防未能得到妥善處理,如要在這方面取得進展,就必需提高社區意識並打破禁忌。此外,世衛更於2021年出版《珍愛生命戰略:各國預防自殺實施指南》,當中提到預防自殺及有效干預的措施。干預措施提出四個策略,第三個策略為「培養青少年社會情感方面的生活技能」。該策略正正倡議並提醒「教師或護理人員,與年輕人談論自殺問題並不會增加自殺風險,而是在讓年輕人在有需要時感覺更能向他們尋求支持。此外,還應確保工作人員的福祉」因此,在現時公共衛生角度的三級預防機制下,所實施的「危機介入機制」及「綠色通道」已相當具系統性。那麼,如何在青年低求助動機的情況下,讓有機會接觸青年的人,敏銳地察覺他們的狀態,同時在接觸他們時,令對方感覺到被支持。初級預防工作中,如何與更多青年工作者、教師及家長一同探索輕生議題的看法,實在需要時間及構思,去營造安全及不帶批判的環境,就像早前上映的電影《年少日記》一樣,許多助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觀看及參與電影賞析的討論後,對專業介入有所反思,好能幫助他們增加接觸青年時所需的敏銳度,以及了解各種介入的可能性。
初級預防的目的旨在維持一個健康的人,去繼續保持或增進自己的健康,這是社區最為看重的服務策略(Bloom, 1996; No Cowen, 1977; Albee, 1982; Cowen, 1983)。而預防公式則說明個人行為和情緒障礙的發生率,可藉由個人因應對問題技巧、社會支持及正向自我價值來降低患病的風險。對於如何提升正向自我價值感,香港有一項為期十年的「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透過連繫教育界、社福界和商界,去推動支持青年生涯發展介入的範式轉移,從而鼓勵年青人由學校順利過渡至工作世界。支持來自不同背景的年青人建立個人抱負、發展相關能力並提升他們在生涯發展歷程中的主動性,探索與其價值、態度、技能和知識相符的多元出路。迄今為止,該計劃已經與133所香港本地中學、115個青少年服務單位和超過3,000位僱主建立了網絡。他們引用「青少年發展與介入框架」(Youth Development and Intervention Framework),是一個多元概念框架,能為學校、社區和執行者提供生涯發展,鼓勵青年人成為生涯發展旅程的主人翁。透過體驗「生涯發展」的過程、獲取適切的支援和培訓的服務,從中培養有助生涯發展的核心能力,包括個人信念、知識、技巧,態度、夢想及興趣等,以致個人能夠對事業及生涯出路作出初步決定,建立積極正面的生涯身份;當中看到一些青年成功個案的分享。
「雪盈的夢想是成為一位訓犬師。她自小喜歡和動物相處,盼望能成為動物飼養員,但礙於面對學業和朋輩相處上的困難,慢慢對自己失去信心,最後更把夢想埋藏心裡。幸得社工的幫助,她重拾對動物的熱愛,並發現自己對寵物行為訓練十分感興趣,因此透過申請「夢想成就﹒不一樣的人生」獎勵計劃,以實踐個人報讀相關課程及工作實習的計劃。
要訓練動物聆聽指付絕非易事,她除了學習各種動物行為指付及動身護理美容技巧,更學懂如何糾正錯誤行為及良好的溝通技巧等。她更在完成課程後辦了一個分享會,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學。
完成獎勵計劃,她不再局限自己於寵物行業,變得更願意嘗試新事物,發掘不同的發展方向。她明白要成為訓犬師並非一朝一夕,現時已重回校園讀書並積極參與各類型活動,以支持自己的發展。」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成功個案
至於次級預防介入的策略,在世衛的《珍愛生命戰略》中也有啟示:第四項策略是「及早識別、評估、管理和跟蹤任何受到自殺行為影響的人」,此策略提及「旨在確保有自殺風險或自殺未遂的人得到他們需要的支持和照顧……應向自殺未遂的人和那些因自殺行為失去親人的人士提供支持。」因此,若曾有輕生意圖、輕生者遺屬,或認識及親眼目睹自殺事件的人,均可被視為高危一群,如何向他們提供緊急且持續性的介入工作,是正視有關問題的關鍵,好能朝着減低不幸事件連環發生的機會。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國家已清楚地指出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國務院公報,2017)。因此青年發展工作國家關注重要的任務。相信這不單是在個人層面的工作便能解決,如何深入文化層面重構社區價值觀,發現青年的優勢及技能,重啟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激勵他們對未來盼望來自我突破,是我們每一位持份者的責任,盼望與下一代攜手共同為打造更美好的將來。
參考來源:國務院公報: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世界衛生組織、澳門特區政府保安司辦公室
【註】電影講述有一日學校清潔工發現有學生寫出想自殺的遺書,而擔任該班級班主任的鄭Sir(盧鎮業飾)需要找出班上企圖輕生的學生,過程當中回憶起童年時候的一點一滴。《年少日記》的電影情節分別就學童壓力問題、親子教育問題、學生自殺等作出非常深入的探討。《年少日記》電影由卓亦謙執導,爾冬陞監製,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五屆大專組得獎作品中,並奪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一項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