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全職乖孫》談善終:人生最後的一哩路

文:余寶珠

《全職乖孫》說了一個故事,年輕的孫子,得悉外祖母生病,意圖奪得她的遺產,為博取她的歡心而細心陪伴照顧。電影的其中一個支點,揭示年老、患病、離世這個人生常態。

到底病者本人是否該知道她的狀況?影片中,婆婆患上末期癌症,三名兒女隱而不談,害怕告知真相,反倒孫子快人快語,一語道破。現實生活中,病人確有權利知道自己現時情況,尤其是年紀老邁時,可以規劃人生最後的一哩路。大部份人經常作出生涯規劃,但對於死亡時刻的來臨,能否把握時光準備迎接呢?雖然電影並沒談論婆婆如何由年青人一路走來的歷程,但想必她走了一生,嚐遍人生的甜酸苦辣,在晚年裡面對惡疾,而死亡也快要來臨,婆婆聽到消息後並沒有呼天搶地,反而安然接受,繼續生活(還和鄰人互通訊息,彼此支持);孫子陪同進出醫院:排隊輪候、打針治療,她的身軀日漸消瘦無力、肌肉萎縮、頭髮脫落,直至離開她的家人、直至離開這個世界、直至離開她活了一生的地方。

這人生最後的一哩路過程並不簡單。

華人社會談的善終,大多可理解為沒有遺憾、兒孫繞床送別,電影裡的婆婆,確有這樣的福氣,主要是在離世前,她可以圓滿地完成「四道人生」——道愛、道謝、道歉、道別。關於婆婆和三名兒女們,她一直默默以行動顯示她的愛【道愛】(相對西方人,東方華人較為含蓄去表達)——不吃牛肉求長子健康、無條件接納及扶持不務正業的幼子、接受外孫代替女兒的照顧、留下為孫子儲蓄的基金,而這一份久經時間的愛,兒女及孫子最後都能體察領會,且能存留在心中。即使她知道孫子照顧動機是渴望遺產,在過程中她還是因他的陪伴和照顧而感到溫暖,和孫子【道謝】照顧;她因傳統的重男輕女,而忽略了女兒渴望和她相處的心意,而向她致歉【道歉】;走到最後,婆婆含笑而逝,家人對她送上永恆的祝福【道別】,在孫子運送棺木的路途裡,不斷懷緬他們的點滴相處時光,記下婆婆在世的足跡。他們尊重生命的價值,不強求生命在何時終結,在婆婆適當的時刻,讓她帶着愛離開人世。

在信仰的角度裡,天主教徒的善終,則表示是在對天主愛的服從中去世、在天主的友誼中離開,尤其在領受告解聖事和聖體後回到天父的懷抱裡,這和上述的「四道人生」沒有任何抵觸,反之,我們在信仰中更確知我們的終站——在現世短暫生命的結束後,隨之進入永恆的豐盛生命。

事實上,從知道患病、面對苦難時,無論病者或家人,起初可能會有不同的負面情緒,如憤怒、難過、悲傷、無望、無助等感覺,或逆來順受或瑟縮逃避,而死亡的未知更讓我們產生恐懼(我往哪裡?),死亡帶走雙方關係(身軀上)的離別,情感上亦未必可以很快接受,這個生命終結的時刻擄奪所有人的情感和體力。把握在世的時間,透過雙方實踐「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讓病者的生命得以圓滿,無牽掛地離開人間,關於這「四道」,對每個人來說各有不同的容易或困難點,像我難以「道別」——仍想達成夢想或經驗一些不同的旅程;一些愛面子的人則難以「道歉」——如何放下身段開口說對不起或寬恕別人?或許有人說「道愛」、「道謝」會容易一點,但是不懂感恩的話,何以「道謝」?具體的愛,則可以說話、行動、服務、禮物等表達。在信仰裡,藉着死亡這「神聖時刻」的來臨,準備自己,省察言行和態度,改過遷善,和自己、他人及天主修和,因着耶穌基督真實復活的經歷,使我們懷有期盼,他日能在天國裡和親人再度重逢。

教會的傳統神修,也有「習練善終」,花時間默想死亡,堅定自己,準備自己如何面對死亡,減低對死亡的恐懼,走到最後,坦然接納和擁抱我整個生命的歷程,接受天主創造我、使用我、而我能回應和不回應的部份,最後和西默盎一起讚美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

耶穌、瑪利亞、若瑟,我把我心、我靈、我生命全獻給你們。

耶穌、瑪利亞、若瑟,扶助我於臨終時。

耶穌、瑪利亞、若瑟,賜我能在你們中得平安去世之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