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若瑟大學(下簡稱聖大)上週六(6日)於青洲校園花地瑪百年顯現紀念堂舉行2024年度高等學位頒授儀式,共分為三個場次,分別頒授了博士和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及學位後教育文憑(PGDE)。
首場高等學位頒授典禮由社會文化司司長代表、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先生主禮,邀請到澳門教區首牧暨聖大校監李斌生主教、葡萄牙天主教大學(UCP)校長Isabel Capeloa Gil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聯絡辦公室、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社會工作局、葡萄牙駐澳門及香港總領事雷德生、駐澳外交領事人員、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本澳高校代表、聖大榮譽博士、聖大捐贈者及本地社團代表等嘉賓出席。
教青局龔志明局長祝賀畢業生,表達特區政府致力支持高等院校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並提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強調培育本地社區和國家人才的必要性。此外,他讚揚了聖大在促進中葡學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努力,並指出了聖大師資及學生的國際化,讓校園凝聚多元文化,有助促進本澳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
局長又提到,聖大自2021/2022學年起獲國家教育部同意試點招收內地研究生,今年是首批內地研究生畢業,除了充分體現出國家對澳門特區教育事業發展的肯定外,亦有助本澳院校發揮學科優勢,為本澳以至國家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最後,他還讚揚了聖大–江瀚細胞營養與健康研發院的成立,凝聚科研力量,加強了大學在關鍵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聖大校長麥侍文教授在致辭中向畢業生祝賀他們取得卓越的成就。他強調,作為一所天主教大學,聖大致力於培養學術卓越和道德責任,指出這些價值在當今世界對倫理領導的需求日益重要,體現同情、憐憫、自我犧牲、公正和樂於服務的價值觀。他敦促畢業生們,不僅有這樣的能力發揮的領導作用,而且還要肩負着莊嚴的責任和義務。他又特別對博士畢業生寄語,除了有責任分享自己的知識,並繼續以學者的身份,帶着學者的精神和心態去生活、研究和學習。
校長又指,本年度畢業班的多樣性,指出今天的畢業生來自不同的背景、國籍,說着不同的語言。他們將離開聖大,無論是身在中國澳門、內地,或是世界各地,他們都已準備好為社會作出貢獻。他對畢業生面對挑戰和機遇的準備表示有信心:「這個世界是複雜的,但對那些準備好迎接挑戰的人來說卻充滿機遇。作為聖若瑟大學的畢業生,我相信你們因在聖大渡過的時光而讓你們更有能力駕馭這個世界。」
典禮最後,由校監、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致閉幕辭。他指出,畢業典禮是生命歷程的一個成果,他引用《聖經》及諺語勉勵畢業生,除了有知識,也要有勇氣在每一個境遇到實踐和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除了開展人生新的一個里程碑、力求取得成就外,勿忘要以憐憫和正直的熱火,去服務身邊的人,包括家人、朋友、社會,以至國家及世界。」最後,他寄語各畢業生能將自己所學習到的回饋社會之餘,亦要以聖大校友身份,與大學保持聯繫。
今年畢業禮上共頒授八名博士學位、95名碩士學位、105名學士學位、六名副學士,以及167名學位後教育文憑。各場典禮均分別請到博士、碩士、學士及文憑畢業生作學生代表。其中的碩士課程畢業生代表由來自內地、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冼思彤女士致辭。她首先感謝聖大的校長、各教授及教職員,並指出科研之路充滿艱辛與挑戰,需要反覆面對考驗耐心的失敗,克服種種難題。正是在這些過程中,學會了堅韌與堅持,培養了細緻與專注,並迫使反思個人價值觀;這些點滴積累,在學術和思想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即將離開校園,前方的路或者不是一帆風順,但不管前路如何,都誠心地祝願各畢業生心存高遠,越過萬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