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一名基督徒作家約翰.奧伯格(John Orberg)曾撰寫過:「你窮盡一生爬上階梯的最大問題,就是你會與耶穌擦身而過,因為祂正要下來。」爬上階梯,意味着獲得良好的社會地位、權力和財富,這些本身並不是壞事。當我們以違返福音精神與教導的手法去獲取這些時,便可能成了問題,因為福音告誡我們勿踐踏他人,尤其是窮人和軟弱的人。將臨期邀請我們重塑我們價值觀,去接受「天主爬下階梯,去謙虛地服務」的這個理念。
描述降生成人的神學術語是「kenosis」,希臘文的意思正是「空虛」。這字詞所指的是,耶穌選擇完全承擔我們的人性,在完全保持天主性的同時,也捨棄自己天主性的獨有特質。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若1:6-8, 19-28),我們讀到洗者若翰為了與天主的選擇保持一致,接受了自己的「自我空虛」。洗者若翰本可以透過賦予自己一個偉大的角色(「我是天主派來拯救你們的人!」)來攀登「宗教明星」的階梯。相反,他否認了任何的頭銜,只是說他自己「是在曠野裡呼喊者的聲音⋯⋯勸告你們準備迎接那一位⋯⋯我卻當不起解他的鞋帶。」
我很喜歡「聲音」這個比喻。這讓我想起偉大詩人泰戈爾在他一篇禱文中使用的比喻:「我的詩人的虛榮心,在你的容光中羞死。啊,詩主,我已經拜倒在禰的腳前。只讓我的生命簡單正直像一枝葦笛,讓禰來吹出音樂。」(泰戈爾,吉檀迦利 7)
為了讓以色列子民聽到天主以「厄瑪奴耳」(意即:上主與我們同在)的身份降臨的消息,若翰必須首先要空虛自己,並控制着自己的自我。只有這樣,他才能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耶穌身上,而非他自己。若翰洗者如此的態度,為任何傳教活動樹立了一個標準,而這標準至今仍然適用:若沒有事先準備好的自我空虛,便不可能可靠地宣揚福音。所有基督徒都必需成為天主手中的空心笛子,福音的旋律才能響徹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他(若翰洗者)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若1:8)這經文不僅描述了若翰的一生,也描述了教會在與世界的關係中被賦予的使命。初期教父們稱教會為「Mysterium Lunae」,這拉丁文的表達可翻譯為「月亮的奧跡」。月亮曾被視為教會的象徵,因為教會就像月亮一樣,不是自身光輝的來源,而是向世界反射基督的真光。
教宗方濟各經常提醒教會,必需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個現實,正如若翰洗者畢生銘記這一點一樣。在投票推選教宗的會議上,當時的伯格里奧樞機(今天的教宗)發表了一次著名的講話,他說:「當教會在不經意間作出自我參照時,便會認為她擁有自己的光芒。她便不再是『Mysterium Lunae』了。月亮在黑夜中發出光芒,但月亮的光芒卻來自太陽。太陽照在月亮上,月亮才能照亮黑暗。教會就是要這樣,將基督的光芒帶入世界的黑暗之中。當教會自戀和自以為是時,便會讓位予屬世俗的惡,只把光榮歸於彼此,並自以為滿足、自以為擁有了所需要的一切⋯⋯」他還說:「當教會不走出自己去傳福音時,便會變得自以為是,然後便生病了。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教會內所發生的罪惡,其根源在於自我參照和自戀於某種神學思想。」
在接着慶祝聖誕節的幾個晚上,若天氣允許的話,我們將看到月圓掛在高天照耀。在將臨期的最後幾天,隨着月亮不斷高掛,讓我們也越來越多地透過自己的選擇和行動,來體現基督的愛,讓基督親近人類的福音,藉着我們謙卑的服務精神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