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現代聖召危機:婚姻聖事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道:「婚姻聖召要求夫婦雙方極大的犧牲和慷慨。當夫婦自願接受孩子,並在天主的知識和愛中撫養他們,就表達了這份完全的共同自我奉獻。」

在廿一世紀的天主教會,我們都有聽過現代聖召危機,尤其是在美國。從教區越來越多「關閉堂區計劃」,到為聖召祈禱的聖時,我們需要更多年輕男女願意回應天主的召叫「划到深處」(路5:4),把他們整個生命交給基督,獻上自我犧牲的愛。然而,在這場司鐸和獻身生活聖召危機的背後,隱藏另一場在當今教會中,經常被忽略的聖召危機:願意參與婚姻聖事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過去幾個月,兩項研究揭示了這兩場危機之間的密切關聯。首先,在四月,美國天主教主教團會議發布有關2023年晉鐸的男性背景年度調查結果。這項調查其中一個重要發現,就是大部分晉鐸的男性(92%)來自傳統上被稱為「完整」的家庭,即父母結婚的家庭。僅僅幾個月之後,豐盛心理學中心(Thriving Center of 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下一代越來越少人考慮婚姻,而婚姻卻是許多聖召的來源。

這項題為「我不會:2023年Z世代、千禧一代對婚姻的期望轉變」的研究顯示,40% 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受訪者認為婚姻是「過時的傳統」。更令人擔憂的是,85% 的受訪者不認為婚姻對於擁有滿足和忠誠的關係是必要的。這項最新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教會婚禮數目下降的趨勢。有人估計過去50年,天主教婚禮數目減少了69%。

然而,令人忽然放棄婚姻制度背後的原因是甚麼?豐盛心理學中心的同一研究顯示,六分之一的受訪青年表示從不想結婚,當中72% 的人指,這是因為他們「只是對結婚不感興趣」。很多年輕人不想結婚,因為他們看不到任何好處,可以證明婚姻所需的風險和工作是合理的。

年輕人對婚姻的美好嚴重缺乏理解,應該令我們天主教徒擔心,不僅因為這會影響未來的修道人數,我們反而應該擔心下一代對於追尋人類真正滿足的能力。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指出:「人類惟有衷誠地捨己為人,始能達到圓滿」(《論教會在現代世界》Gaudium et Spes牧職憲章,24)。因為人是依照天主肖象而受造,天主是愛(若一4:8),所以人只能透過愛,發現自己的圓滿。

《創世記》一開始描述婚姻時,就以最深刻的方式表達這項見解。天主創造亞當後,厄娃被創造以前,天主說:「人單獨不好」(創2:18)。很多人指出這是聖經第一次提到「不好」的事物。人應該以無私和自我犧牲的方式愛人,只有這樣做,他才能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人需要實踐這種自我犧牲的愛,因此天主創造婚姻。

這不是說自我犧牲的愛只能透過婚姻表達。我們可以在司鐸和獻身生活中,看到對這種愛的超性召叫,獨身者也可以實踐這種愛。然而,婚姻生活被視為絕大部分人被召叫去愛別人(配偶和天主賜予的子女)的平常方式。正如吉爾伯特.基思.卻斯特頓(G.K. Chesterton)寫道:「婚姻是一場生死決鬥,任何正直的人都不應拒絕。」對大部分人來說,對一個人作出永久承諾所需的犧牲,以及與該人開展家庭所需的工作,是他們此生經歷最豐富的群體感覺。

此外,以超性的角度來看,婚姻聖事賦予夫婦與基督新的親密關係。正如梵二文獻指出:「猶如古時,天主曾以愛情及忠實的盟約,同自己的子民相處;同樣,身為人類救主及教會淨配的基督,藕婚姻聖事,援助信友夫妻。」(GS 48)。人類對愛的渴望最終只能透過與天主的結合而滿足。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種結合的重要部分是透過婚姻更深入地發現基督。當我們的年輕人不再看到這祝福,當他們不再渴望它時,他們就注定會錯過它。

那我們可以做甚麼?當然,要對婚姻進行更好的要理講授,但這還不夠。在物質、消費文化中,年輕人必須再次認識自我犧牲的愛的旅程和美好。我們可以怎樣教他們?對於我們成年教友來說,我們必須牢記聖教宗保祿六世的話:「現代人更願意聆聽見證人多於老師,如果他們確實聽老師的話,那是因為他們是見證人。」已婚的我們有責任更充分地見證對另一個人的終身承諾和養育孩子的美好。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下一代的處境將會更壞。

原文:Matthew Anderson (NC Register)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