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12,500公里的「零廢物」之旅

天亞社訊)來自南韓的申惠貞(Cecilia Shin Hye-jeong)過去十多年來一直在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中參與環保活動。

她曾在致力環境保護的非政府組織「綠色亞洲」和「國際氣候變遷公民網絡」工作。七年多來,她一直是方濟各會正義和平與誠信創造委員會的成員。

這位38歲的天主教徒認為,她的行動不足以回應教宗方濟各在他著名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中發出的呼籲:「我發現自己生活在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中,只全神貫注於工作,無法看看周圍的環境。」此外,她也很想像教宗所呼籲的那樣,「聆聽窮人和大地的呼喚」。

2018年,她展開了一場艱辛的自行車之旅,從中國江蘇省出發,途經東南亞、印度、中亞,最後到達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在長達12,500公里的旅程中,她在東南亞走過了越南、泰國和緬甸。

在這個馬拉松式的旅途中,她確保自己不會產生和留下任何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廢物。她表示:「經過漫長的旅程,我意識到所有生物,包括被邊緣化的人,動物和植物,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他們是企業追求利潤的犧牲品。」她選擇騎自行車旅行,是為了認識更多的人,更接近大自然。

為了接受「零廢物挑戰」,她帶着水壺、杯子和配菜容器。她解釋:「我一直告訴自己,如果環保是我人生的目標,我就應該把自己置於『困境』之中,深切地關心自然。」「在天主眼中,眾生都是平等相連的,願祂受讚美。」

在中國,當麵包店員問她是否需要塑膠包裝、塑膠手套或塑膠袋時,她會大說三聲「不用」。當工作人員對她的拒絕表示疑惑時,她就會展示出一張鯨魚胃裡滿載着塑膠的照片。

透過這個小舉動,她想傳達儘管有時可能很困難,但每個人都需要意識到塑膠垃圾的威脅。她曾在中國廣東省的貴嶼停留,那裡曾經處理過全世界七成的電子垃圾。

申惠貞說:「在過去,回收是銷毀電腦、鍵盤等,只把可以用來賺錢的金屬品取出來,然後把其餘的扔掉。」她指出,利用現代科技可以有更好的方法來回收廢棄材料:「我見過一些地方,廢棄的塑膠可以變成微塑料,燃燒過的垃圾可以作為微塵回收。」

在緬甸,當她準備前往印度時,她對一個慷慨的家庭用有機蔬菜為她準備了一頓簡單的飯菜表示讚賞。在前往印度的旅途中,她穿過森林,周圍的樹木就像為她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她回憶道:「他們給我遮陽,並聽我講故事。」「我已經從大自然那裡得到了很多東西。」

在印度的拉達克,她驚訝地看到「垃圾堆像地毯一樣鋪開」:「在拉達克的一個垃圾場,數十隻狗正在那裡吃從卡車上倒出來的垃圾。」她指出,這趟旅程讓她意識到天空下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

這位環保活動家記錄了她旅程的細節,並出版了一本名為《優雅的零廢物之旅》的書。該書於9月15日在首爾鐘路區貞洞方濟各教育中心共同推進委員會主辦的活動中公開發售。

申惠貞說:「教宗的《眾位弟兄》通諭也指出,『如果沒有與他人的關係,就無法體驗生命的真正美麗。』兄弟情誼可以擴展到我們仍然不認為是兄弟姐妹的所有其他生命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