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窮人日彌撒
「天主將要求我們為貧困的醜聞交帳」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9日)為第七屆世界窮人日主持彌撒,勉勵信眾在社會的冷漠前「成為送給他人的禮物」。他呼籲眾人對抗多種形式的悲慘處境,對抗利己主義。「我們不能把上主的財富埋在地底下」,因為祂回來時將要求我們交帳。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我們世界的許多物質貧困、文化貧瘠、靈性匱乏。讓我們想想那些居住在我們城市受到傷害的人、變得隱形的窮人,他們在一個過於忙碌且分心的社會普遍冷漠中,痛苦的哀嚎被壓制下來。⋯⋯讓我們想想那些受壓迫的人、勞苦者、被邊緣化的人、戰爭受害者,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離鄉背井的人,想想那些三餐不繼、沒有工作、缺乏希望的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貧困,不是兩三個,是很多個。窮人為數眾多。」
當天約有五千人在聖伯多祿大殿參加禮儀,他們絕大多數的人每天忍受貧困之苦,尊嚴掃地,缺少基本的維生之道。教宗期勉眾人依循塔冷通的比喻行事(參閱瑪25:14-30),提出兩條當走之路。
第一條是「耶穌的旅途」:主人上路前叫來僕人,把自己的財產託付給他們;同樣地,主基督回到天父身邊前,把聖神的恩典託付給人們,讓每個人能推進主基督託付給自己的使命,在世上繼續祂的事業。教宗指出,耶穌並未私藏祂從天父那裡領受的財富,而是為了世人的益處加以善用(參閱格後5:21)。這便「激勵了祂回到天父身邊前的塵世之旅」。
塔冷通的比喻也提到,主人一旦回來,就會要求僕人交帳。這就引出第二條道路,即「我們的生命之旅」,世人為與耶穌相遇、為進入「永生福樂」所走的那條路:「我們在人生中走的是哪條路呢?那條耶穌自我奉獻的路,或是自私自利的路?那條向他人伸手援助、獻出自己的路,或是那條攥緊手來握住更多、只為保護自己的路?塔冷通比喻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所能和機會,領受了『塔冷通』。請注意:我們不能被常聽見的話語所誤導:這並非個人才華,而是如同我們所說的,是上主的財富,也就是主基督離開我們、回到天父身邊前所留給我們的財富。」
耶穌留給世人的莫大財富是「上主的愛」,那是「我們生活的基石、我們旅途的力量」。正如塔冷通的比喻所指出的,現在輪到人們來選擇怎麼運用:「我們可以讓我們所領受的加倍增長,為了愛他人讓生命成為愛的奉獻,還是我們被困在虛假的天主形象裡,出於恐懼把我們所領受的珍寶埋藏在地底下,只為自己著想。」
教宗由此邀請信眾自問:「我會以我的生命去冒險嗎?我會以我的信仰力量去冒險嗎?作為基督徒,我是否懂得冒險,或因恐懼或者膽怯而自我封閉?」塔冷通的比喻有助於我們省思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抱持著何種態度。教宗表示,從上主那裡領受祂聖愛的人,蒙召「成為送給他人的禮物」,因為「我們如果不讓我們周圍的愛加倍增長,生命就會在黑暗中消耗殆盡;我們如果不促使所領受的塔冷通流通,生命就會被埋入地底下,彷彿早已死去一般(參閱瑪25:30)」。
教宗最後提醒道:「弟兄姊妹們,多少基督徒有如被埋在地底下;多少基督徒度的信仰生活就像被埋在地底下那樣。」基督徒蒙召分享耶穌所賜的財富:祂的聖愛、祂的慈悲、祂的憐憫、喜樂和希望。願每個人「依照各自所領受的恩典、託付於己的使命,努力促使愛德結出果實,關懷窮人」。
教宗與過千窮人共享午餐
超過1200人聚集在保祿六世大廳,等候教宗在三鐘經祈禱活動後與他們相會,互相問候,同桌共餐。用餐前,教宗先頒賜了降福,並邀請大家一起為這「友誼的時刻」、為餐點和備餐的人而感謝天主。
午餐聚會由聖座愛德服務部籌備,今年的餐食由希爾頓酒店供應。當天的菜單適合所有的人,符合非基督徒賓客的宗教飲食規範。因此,第一道菜意大利麵捲的內餡是里科塔奶酪和菠菜,淋上了帕馬森奶酪白醬;第二道是白肉製成的肉丸,佐茄汁、羅勒和白花椰菜泥。飯後甜點有提拉米蘇和小份甜品。
餐會結束時,教宗降福並感謝所有為這次歡樂的午餐會投入籌備和服務工作的人、為此提供物質協助的人,以及在場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