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
竹灣聖若瑟靜院
原是稅吏長的匝凱因要看看耶穌,攀上了一棵野桑樹。耶穌經過,抬頭一看,主動對他說:「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路19:5)。參與個人指導避靜的阿韓於基督君王節前幾天首次來靜院「要看看耶穌」(路19:4)。到底,他有沒有如匝凱一樣獲得「救恩」(路19:9)?
住在靜院的數晚,天朗氣清。阿韓在大自然中直接地感受到天主的美善。他說:「最令我深刻的是夜空、月亮、星星、針松和大地。它們全是天主的創造,為人類提供了一個美好的家園。我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多麽幸運!一切在天主的愛下自然運作,可惜的是,人卻破壞了生態和生命,令世界陷於混亂。我和普世的人類也承受着極端天氣帶來的惡果。我內心也像受破壞的地球,一部份扭曲了,很需要天主重整我內在生命。」
在避靜中,天主聖言成為阿韓的心靈食糧,他每吞下多些,他對自己和天主的認識多些。他回憶道:「透過聖言的光,我逐步了解自己的狀態,令我知道如何調整。默觀瑪竇福音第21章時,看到耶穌驅趕聖殿內的商人,掃走桌子上的貨品,然後平靜地進入聖殿祈禱。耶穌的行動令我當頭棒喝!我的『殿宇』其實充斥着很多表面和膚淺的東西,自己營營役役的生活方式令我疲累!難怪耶穌這麽心痛!默觀耶穌平靜地進入聖殿祈禱的那個鏡頭,我感覺到,祂邀請我深入地去照顧自己的祈禱生活。」
同一日,瑪竇福音第27章描述耶穌受鞭打的片段十分觸動他。阿韓說:「耶穌受鞭打後,就送上十字架的路。我進入福音場景時,我看到除了耶穌受鞭打,我自己也鞭打着自己,周身傷痕。我看到因着原生家庭對我的要求,一直以來對自己頗苛刻。身體常常繃緊,有些部位經常疼痛。在天主聖神引領下,天主邀請我去留意自己的需要。行到人生這個階段,我明白到不需要機械式犧牲自己去愛人。關顧自己之餘,又能在自由中愛家人。『愛得自由』這四字是天主給我的金句。」
聖言為阿韓不只是「步履前的靈燈」(詠119:105),更是他與主同行的「牧杖和短棒」,為他帶來「安慰舒暢」(詠23:4。他描述避靜最後一晚的經驗,當時他感到內心的陰影走出來。奇妙地,靈修陪伴者當天準備聖詠23給他祈禱。在充足的資源下,他反覆誦唸第4節:「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你與我同在。」慢慢,內心穩定下來,他說:「主是我的牧者,我好像羊仔跟着祂,受到祂保護。而祂用牧杖和短棒引路,給予我平安和支持。能在聖言中找到生命,真的很感恩!『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
阿韓與聖言的互動加深了他與耶穌的關係。他說:「我到後山花園散步時,與兩個聖像相遇。我好像那位在福音中患血漏病的婦人,想摸摸耶穌的衣服繸頭。聖路加形容『她的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路8:44)當時的我知道與耶穌的距離有點遠,但又想拉近多些,便試試摸摸耶穌聖像的手。初時有些怕,很快出現了一種由心而來的温暖感覺。物理上是沒有可能的,因聖像用石塊做的,但那温暖感很令我感動。我首次感到耶穌的温馨,祂不是那位高高在上的主,而是坐在我旁的兄長。祂邀請我如兄弟般傾談,這份生命的交流正是我的渴望和需要!」
耶穌對匝凱說:「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因為人子來,是為尋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路19:9-10)主,感謝祢恩賜阿韓平安、喜悅和創造力的果實,讓他在避靜中如匝凱一樣體驗到祢的救恩。